10月8日,郑维邦在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
忠孝难全 安葬老父二次从军
自古忠孝两难全。郑维邦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但他选择了国家。
1942年10月,时任623团机枪连排长的郑维邦,奉命同团长一起回四川接收新兵。路过成都时,得知父亲重病在床已经很久了。郑维邦请假回家探望父亲。
常年思念儿子的父亲,看到儿子平安回家,尤为高兴。当即问道:“你还去不去打仗?”郑维邦肯定地回答:“还要去。”这句话,让父亲很不高兴。
不久,郑维邦接到父亲病逝的噩耗。忍着泪埋葬了父亲,安排完后事,想着仗还没打完,郑维邦又匆匆上路,追赶收兵的部队。
不料,团长一行在收完新兵后,就立刻返回了部队。找不到部队,郑维邦只得回到家中。一个多月后,他得知远征军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招兵。他立即报了名,12月5日,他跟随部队在东门大桥上船,经过中和场,辗转到泸州,在蓝田坝下船。后因汽车不够,再次返回成都,在旧县(今新津)乘飞机到达云南。郑维邦被送到训练营,分配到52军195师585团3营8连。
松山血战 300多人只剩53人
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远征军集结滇西,进攻龙陵、腾冲和松山。日军凭借松山易守难攻的优势,扼住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
卫立煌调郑维邦所在的585团增援198师,攻打松山。为雪耻当年中条山战役的失败,郑维邦尤为拼命。但扼守松山的日军,凭借地理优势,令远征军吃了不少苦头。
“日军躲在碉堡里,很难打到。我们只要冲上去,就会遭到一连串的机枪密集扫射。一个300多人的营打下来,就只剩53个人了。”郑维邦只能背着一个战友的尸体,在夹缝里开枪。最后,他靠死人堆掩护,滚到秧田里,撤了出来。
攻打松山几个月后,中国远征军在美国顾问的建议下,通过工兵连夜挖壕沟到达日军碉堡下方,埋下数吨炸药。然后,远征军佯攻松山,将日军碉堡炸毁。松山一役,远征军全歼日本守军,取得胜利。
1945年,日本投降后,郑维邦接到指令,要随部队前往大连打内战。一心只想抗战的他,“最不愿看到自己人打自己人”,于是和七八个四川战友商量后,悄悄回到成都。
晚年心愿 还想回山西看一看
98岁的郑维邦端坐在沙发上,说着当年的故事。即使说了很多遍,可每一次说起,他都回想得很认真。“我把历史告诉你们,现在的日子是那些战友用命换来的。”
“每次接受采访,他都说得很认真,生怕遗漏了什么。我为有这样的英雄父亲感到骄傲。”郑维邦的女儿郑秀英说,老人身体还算可以,平时会和她一起到楼下散步。
说起老人的身体,郑秀英说:“他一遇到感冒,就会练自创的‘内功’。然后让我准备一盆温水,放在房间里。”
郑维邦笑着演示了一遍他的“内功:“在床上躺着,把双脚抬起来,身体向上倾,就这样保持,直到汗流出来就可以了。再拿热帕子把汗擦干净,睡一觉就好多了。”
“父亲一直以来都有个心愿,就是回到山西再看看,祭奠牺牲在那里的战友,看看当年守卫的村子。”郑秀英说。
郑维邦接着说:“我们以前穿草鞋去那儿打仗,当地老百姓看到我那么年轻都来了,就做了几双布鞋送给我穿,我一直都还记得。这辈子也没什么想的,就想回去看一看。”
老兵档案
姓名:郑维邦年龄:98岁民族:汉族职务:曾担任国民党军队47军104师312旅63团3营8连排长
经历:1939年1月,参加47军在成都举办的第一期军事教导队,后分配到 47 军 104 师312旅63团3营8连担任排长,参加山西中条山等战役。1942年12月又参加远征军,分配到 52 军 195 师585团3营8连,参加松山战役。(记者 余行 实习生 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