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何浩源 摄影 肖雨扬)千年之前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贸易量有多大?3月4日,在成都博物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进宝以《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为题,讲述了古代人如何通过丝绸之路做生意。
张骞通西域之前就有成都细布传往印度
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中亚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而在张骞通西域前,四川就已经有了商品传向印度,再通过印度传到中亚。刘进宝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听说身毒(印度)有四川邛山出产的竹杖和成都出产的细布。 “这就说明在当时四川已经通过其它渠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印度有了商品上的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原产地,而四川是当时中国丝绸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西汉扬雄《蜀都赋》曾称颂,蜀锦鲜艳华丽,品种繁多,发文扬采,转代无穷。而且《蜀都赋》称,蜀地“黄润细布,一筒数金”,意思是蜀地的丝绸以黄色的品质尤佳。印度考古学家乔希指出,古梵文文献中印度教大神都喜欢穿中国丝绸,湿婆神尤其喜欢黄色蚕茧的丝织品。这种黄色的丝织品,可能就是扬雄所说的“黄润细布”。
垄断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是粟特人
在唐传奇里,粟特人一般都是以精明会做生意的形象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敦煌西北的一座长城烽燧下发现了8封使用中亚粟特文书写的信件。据考证,这些书信是粟特商人写给家人的,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遗落在了敦煌。根据这些信件的解读内容可以知道,当时粟特商团从事着从长安、洛阳到撒马尔罕的商贸活动,经营丝绸、麝香、小麦等商品。
粟特人通过长时间的贸易,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自己的贸易网络。刘进宝说,在公元3到8世纪,整个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基本上都被粟特人垄断。本次丝绸之路特展上展出的罗马金币,发掘于丝绸之路沿线,应当是粟特人的贸易留存,而非钱币出产国贸易的凭证。
粟特商人在进行商品贸易的时候,经常会遭遇强盗。遇到强盗怎么办呢?在敦煌莫高窟420窟的壁画中,商队路过山崖的时候遭遇强盗,与之展开激战,这时有商人念诵观音名号,强盗居然双手合十,交还财物。
而且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大多数是小额贸易。刘进宝说,在贸易中一般原则是,贸易距离越远,其商品就越局限于奢侈品而非生活必需品。日用品的交易一般是短距离的,主要是中间商人的行为。“从丝绸之路的贸易史来看,从西方直接到长安贸易的商客是很少的。”刘进宝说。
经济文化交流中存在倒流现象
在丝绸之路上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倒流”。比如在文化交流中,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但是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夹攻之下,佛教在印度销声匿迹,反而在中国发扬光大,很多佛教经典就从中国传入了印度。比如宣扬中国禅宗的《证道歌》在唐玄宗时期传回印度,为印度人所“亲仰”。
经济上的交流也是如此,中国丝绸很早就传向了国外。后来国外一些地区采用中国蚕丝作原料制作丝织品,其中波斯锦还流传到中国,新疆吐鲁番和甘肃敦煌等地都有实物发现,其织法和纹样对中国丝织技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双向倒流,使丝绸贸易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刘进宝说,当我们谈到丝绸之路的文化、经济交流时,往往关注的是中国什么东西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西方什么东西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既然是交流,肯定不是简单的从东到西或者从西到东,而是不断地交流、发展、融合后,再交流、再发展、再融合,从而达到更高的发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