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晓铃 摄影 肖雨杨)“没想到小小一尊铜像竟然是稀世珍宝!” “原来郑板桥画竹不是胸有成竹”……4日晚,以前下午5点就闭馆的四川博物院却灯火通明,川博华灯欢乐之夜正在这里举行。学文物鉴赏,参与博物馆寻宝、走进文保中心看字画修复,近500名观众玩得不亦乐乎。作为博物馆延时开放的试点,四川博物院一口气推出6大主题活动,让公众感受到有别于观展时不一样的快乐。
增涨知识 跟着专家学鉴赏
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鼓励博物馆、纪念馆错时、延时开放。作为试点单位,四川博物院不仅开始试行每周六延时开馆至晚上8点,还策划每个月的一个周六举行“华灯欢乐之夜”,邀请公众参与音乐会、文物鉴赏等活动,享受到公共文化保障服务的便民实惠。今年元宵节,川博尝试推出了音乐会结合民俗讲座的“欢乐之夜”活动,受到公众欢迎。时隔近一月,欢乐之夜干脆连推6台好戏。
“我们都知道扬州八怪,但他们有哪些人?又有哪些传奇呢?”4日晚7点,在川博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举行的川博首席专家解读“扬州八怪”活动准时开始。当川博首席专家魏学峰抛出这个问题,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原来,《扬州八怪书画展》正在川博举行,可这些丹青作品如何赏析,恰恰让很多观众为难。魏学峰从扬州八怪开始,讲到了郑桥桥的《胸无成竹图》,原来,这位酷爱画竹的县令,已经可以做到胸无成竹,就能随手写去,自尔成局……
在博物院文物库房,数尊佛像以及齐白石的画作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一尊仅有十几公份高的铜像,看上去极不起眼,川博文物专家甘晓却指出其中奥秘:这种与早期印度斯瓦特艺术风格一致的佛像是公元七八世纪的佛教作品,全世界仅存五六十尊。这次华灯之夜,是这尊佛像首次与公众见面,而它完全堪称稀世珍宝。
在博物院文物保护实验室,受《我在故宫修文物》影响,对文物修复感兴趣的公众,也有机会首次感受文物修复这个神秘的工种。全国知名文保专家韦荃亲自带着观众参观明代拓制的泰山金刚经的全色工序。只见纸质文物修复室主任于甜屏息凝视,用毛笔细细填补被虫蛀的白痕。一道两毫米细的空白,得用笔尖涂抹四五笔,只为不影响拓片上的石纹,看得观众连连感叹,“没想到文物修复如此严谨。”
参与互动 博物馆如何办有了发言权
此次华灯之夜,不仅有涨知识的鉴赏和讲座,更有邀请观众互动的“谁是文博王”知识竞赛、博物馆寻宝,以及“馆长邀您一起摆龙门阵”等互动环节。“博物这个词最早在哪里出现”“康有为哪一年主张建博物馆”,这些文博知识吸引着小朋友们踊跃举手。而在“馆长邀您一起摆龙门阵”环节,医生、教师、社区百姓、武警官兵等社会各界人士应邀到场,直面博物院两位负责人提出诉求。
“博物馆有很多精彩的展览,但能否面对专业人士开开小灶,或者把大学里相应的优秀艺术作品引入博物馆展览?”西华大学的一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呼吁。“我们光看文物不过瘾,可以组织我们到一些考古工地参观,看看文物是怎么挖出来的吗?”一位女医生表示了一位文博迷的强烈愿望。而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另一位医生则表达了自己的苦恼,“不管是张大千画作还是扬州八怪书画展,好看归好看,但是看不出窍门。博物院未来是否可以举办更多相应的鉴赏活动,提高大家的美学修养吗?”一位上班族大姐更是直接呼吁,“博物院平时闭馆时间就是5点,我们想下班后逛一逛也不成,怎么破?”
观众直截了当,博物院也派出了院长盛建武和副院长谢志成双双坐镇答疑。盛建武表示,博物院正是为了让更多公众享受到博物馆这个公共文化资源,才从今年开始每周六延时开放。周末白天要出城玩?没关系,晚上同样可以逛展。遇到重大展览,开馆时间将更加灵活。谢志成则表示,未来川博不仅对展览中的文物介绍更接地气,以拉近与公众距离,还会专门组织活动介绍文物故事,并不定期邀请川博全院专家参与文博知识讲座。
盛建武介绍,邀请公众建言博物馆怎么办,就是希望践行“公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办馆宗旨,真正满足公众享受文化的权利。目前,博物院已拟定在华灯之夜推出“文创夜市”、“文博专家讲堂”、“华灯鉴赏会”、“博物馆奇妙夜”、“琴牵古今情动中华”、“大千印象”等活动,力求让文博文化进一步贴近大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