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晓铃) “扬一益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四川尤其是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有过怎样的地位?3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以《美酒金樽:引领汉晋时尚的蜀郡成都造》为题,在成都博物馆举行了讲座。王仁湘以正在成博展出的“丝路之魂”文物特展中的国宝、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鎏金铜斛由“蜀郡”制造为例,娓娓讲述了一两千年前四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地位。他认为,历史上的四川虽然交通不便,但文化的交流是畅通的,因此并不能阻止它经济发达、财力雄厚。
为皇帝生产的酒具为“蜀郡”制造
此次“丝路之魂”展上,不仅有鎏金铜斛为东汉时蜀郡生产,新疆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几件精美织锦,也是来自四川生产的蜀锦,更不用提南方丝绸之路上频频出土的刻有“蜀郡”字样的铁锸等器物,以及远在安徽、湖南出土的成都漆器。尤其令专家们惊喜的是,故宫博物院馆藏的这件鎏金铜斛,其承盘口沿下,铸有一行62字的铭文,上书:“建武21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铜承旋,径二尺二寸。”以及参与制造的各种工匠的名字。王仁湘说,正是这段铭文,为近两千年家四川的制造业之高精提供了佐证。他介绍,“乘舆”二字最早指战车,后专称帝王之车,并渐渐泛指帝王所有的器物。这段铭文,简单翻译出来就是:四川蜀郡的铜工机构,为皇帝做了一个带盘子的量器铜承旋。而“西工”二字,则说明当年的蜀郡不仅在城西有西工,城东还有东工。
这些能生产精美酒具的蜀郡机构,喜欢把工匠名、制造器物的时间地点都刻上去,这种春秋时开始出现的“物勒工名”制度,原本是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结果反而形成广告效应,吸引了皇家的采买。王仁湘说,根据全国出土的同类器物来看,很多都与这件鎏金铜斛相似,说明当年很多酒樽都是蜀郡制造。当年的工人们在交付皇家订货以后,把更多产品投放市场。在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有很多出现承旋的宴饮场面,说明蜀地富豪同样得享皇帝同款的奢侈品。
四川从战国开始就不落后
东汉定都洛阳,为何中原的皇室舍近求远,非要选择在千里之外的蜀郡定做酒具呢?王仁湘表示,这说明我们“蜀郡造”的牌子吸引力确实大,连皇宫都抵挡不住它的工艺水准。这同时也说明,四川的文化影响力当时并不落后。在王仁湘看来,在汉晋甚至更早到战国甚至商代,四川其实都不曾落后过。“我们的三星堆、金沙文化,其实和中原文化很有一拼,有一些甚至超过了中原文化的高度。”所以现在的川人不应该自卑。
王仁湘透露,历史上的四川与中原的交流一直十分紧密,“武王伐纣,史书记载就带了巴蜀人参与。到秦汉时,天府之国是大后方。秦统一中国、汉统一乱世,都是靠大后方支持。秦汉非常重视天府之国建设,这里曾经非常富裕,经济发达、财力雄厚。”王仁湘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成为千古美谈,但很少有人知道卓文君之父卓王孙为西汉巨富。卓家是冶铁世家,秦灭六国后将赵国富户迁到川陕等地,卓氏一族迁到临邛,让这里也渐渐成为“工业开发区”。
王仁湘认为,现在我们提到四川,觉得历史上可能因为交通不便比较闭塞,“但文化的通道始终是畅通的。或许我们现在对四川的历史文化了解高度还不够,但一定要拥有这种文化的自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