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成都市主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成都“96118”家政服务平台牵手,市民仅需拨打服务电话或登录网站 www.cd96118.com,就可享受在线收废、预约收废等服务。
成都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艰难的萌芽、蜕变过程,逐步壮大。截至今年6月,成都全市建立了17个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和1530个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站(点),企业回收各类再生资源物资83万吨,实现交易额17亿元。
“再生资源回收是功德千秋的事业。”成都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长孙小平坦言,但困惑也迫切需要解决:如何让更多的生活废品物尽其用?如何形成完整的再生资源产业链条,让后端的产值能够体现?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如何让这些宝贝归位?这显然不是一家一户的努力就可以改变的,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相关体系的良性运转,涉及你、我、他。
寻找好的有用东西
在成都主城区每天产生的8000吨垃圾中,至少有35%是可再生的“宝贝”
9月3日,家住成都东城根街的市民郭勇、陈姵小两口,登录96118网站,在线预约交售再生资源物资,“一堆废书报纸和易拉罐、塑料瓶,卖了60多元。”这些物品被工作人员分类后,送往不同的回收点。在此之前,两人都是将这些东西直接扔进垃圾桶。
“并不是卖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宝贝’和‘废品’的差别。”成都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谢香兰坦言,再生资源体系主要是企业运作,而城市垃圾是政府环卫部门在管理。处理1吨垃圾的成本约为500元,如果市民丢弃垃圾时没有分类,那么混杂丢弃后的废纸、塑料瓶沾到了油或者其他垃圾,就被污染了,没有企业愿意多花成本去清理、消毒,这些进了垃圾场处理的垃圾就全部变成了废品。
业内人士估算,成都主城区平均每天产生约8000吨垃圾,再过两年,成都就近区域已无地可填埋垃圾。而这8000吨里面至少有35%是可再生的 “宝贝”。既然如此,资源为何不能“共享”?
“大家都在尽量阻断城市废品直接进入垃圾桶的命运。”成都市商务局民生服务处处长扈静春说。在上海,除了构建网络信息呼叫中心推广在线收废外,还推出了面向市民的“阿拉环保卡”,方便市民在全市700多个自助回收站完成自助废弃物交售,获得的积分可去超市购物。
孙小平坦言,这是 “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垃圾分类必须在源头进行,最佳办法是市民在家里就将其作为 ‘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危险物品’四类进行分装,其次小区要有对应的四个垃圾桶,环卫部门要有四辆对应的垃圾车。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可回收垃圾都无法进入我们的系统。”
“在整个体系没有建好之前,市民有责任将这些资源交到回收站。”谢香兰说。今年4月,成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与成都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签订了试点协议,成都市城管局在每个区设立2-3个垃圾分类试点,“以成都市人流量最大的春熙路片区为例,在群光百货地下3楼建立了辐射周边所有商铺、商场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可以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贡献几百公斤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