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四川大学教授徐僖先生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于2013年2月16日14 时01分不幸逝世,享年93岁。
据悉,徐僖先生的追思堂设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320室,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月22日9时在东郊殡仪馆举行。
徐僖先生1921年1月16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考取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庚款留美研究生,赴美国宾州李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化学系留学,1948年获科学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前夕,徐僖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塑料专业和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他先后任重庆大学化工系副教授,重庆棓酸塑料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徐僖先生是我国高分子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塑料之父”和“学科领路人”。上世纪50年代,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完全采用国产原料、设备和技术的塑料工厂,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塑料专业,撰写了我国高校工科第一本高分子专业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数十年来,他为我国高分子材料工业从无到有并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做出了卓越贡献。
徐僖先生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无私,公正廉洁,淡泊名利,德高望重,深受敬爱。他的人生格言是“人生的乐趣在于无私奉献,饮水思源,助人为乐”。他的最大心愿是“中国人能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
徐僖先生一直追求简朴的生活,家居及办公室几十年来布置都非常简单。他任四川大学教授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但自受聘之日起,就坚持不领一分钱兼职工资,连学校按规定分配给他的住房也退还了。他从来不领取任何兼职薪酬,实在推不掉的便交到单位,待适当的时候捐给灾区。他发表文章的稿费,一般都全数交给合作者;有些不便推掉的稿费和评审费,就存在所在的工作单位。1993年,徐僖院士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攀登”奖学金及助学金,奖励资助学生。2003年,他将自己获得的“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5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资助或奖励大、中、小学生。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是徐僖院士的家训。在师生和亲友的眼里,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者,更是一位真正的人生导师。年逾九旬,他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坚持每天到办公室工作。在同事们眼中,“工作就是他最大的爱好”。2013春节前夕,他每天到办公室工作,春节期间还在忙于处理工作信件。为了祖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事业,他将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浩瀚的学识奉献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徐老临终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收钱物。四川大学成立了徐僖院士治丧委员会,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里设立了追思堂。连日来,自发前往吊唁徐僖院士的科技界、教育界等人士以及川大师生、校友和不少普通巿民络绎不绝,有的从省外、国外飞抵蓉城,只为送徐老最后一程。许多网友还通过贴吧、微博,甚至网上“四川大学‘中国塑料之父’徐僖院士天堂纪念馆"来纪念这位高风亮节、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李渝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