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三次创业”蓝图,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三次创业”的总体部署中,创新驱动、内生式增长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关键词被反复强调。成都高新区将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经济升级版,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次创业”目标: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超表示,推进“三次创业”是成都高新区积极适应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变化,贯彻国家、省、市发展新要求的主动选择;是成都高新区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后,对自身未来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
成都高新区自1991年成立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两次创业阶段。据成都高新区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介绍,在“一次创业”的十年间,成都高新区主要以聚集产业要素为中心,搭建了支持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创新平台。
2001年以来的“二次创业”的10年间,成都高新区抓住全球产业转移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式,打造了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区域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跃上新的台阶,成功进入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都高新区将通过实施以创新为主线的‘三次创业’,积极融入全球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力争用八到十年的时间,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汤继强说。
实施“三步走”:建设“万亿产业园区”
成都高新区提出的“三次创业”蓝图既有定性目标,又有定量目标。定性目标上,要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定量目标上,体现为分阶段实施的“三步走”战略,最终到2020年要建成“万亿产业园区”。
第一步,到2015年,产业增加值超过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亿元,率先在全市实现产业倍增目标。
第二步,到2017年,产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比2013年翻一番,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15%;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25%;财政总收入超过500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200亿元。
第三步,到2020年,力争实现产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产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20%;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33%;实现财政总收入超过800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产业增加值从1990年的199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78.9亿元;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乏力的背景下,其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30%。2012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30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2000亿工业园区。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升级版
成都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已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在推进“三次创业”的进程中,成都高新区将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重点打造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七大产业集群”。
据介绍,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跃上新台阶,产业影响力持续增强,形成了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三大产业集群,2012年实现增加值341.08亿元。
生物产业形成了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两大产业集群,2012年实现增加值25.57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等3个国家级基地,初步形成了涵盖药物发现、药物开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药物生产等全过程的新药研发体系和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医药服务等特色产业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集中在航空装备产业领域,2012年实现增加值55.56亿元。培育出海特等上市企业,聚集了中电科、中航空天基地、艾特航空、铁姆肯等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了航空电子、航空维修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特色。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集中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2012年实现增加值6.77亿元。聚集了深蓝环保、中自尾气、天采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规划建设了国际低碳环保产业孵化器,可吸纳企业100余家,园区企业年总产值将达到120亿元。(记者 李渝 彭超)
实习编辑:许继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