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缓GDP增速,把城乡居民收入提上来,这是今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全省9500万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这个省“十二五”期间实施“富民优先”战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真情告白。年中“会考”,这张答卷表现如何?
据统计,上半年山东GDP同比增长11.1%,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3.3%和19.3%,较2010年增幅分别提高1.3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
让城乡居民腰包鼓起来
无论从区位特征还是经济结构看,山东都称得上是现代中国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山东在工业经济强势崛起的同时,也暴露出三次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为保持经济发展的良性驱动,山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降低GDP增幅,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拉动,推进全省经济战略转型。
依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提升到10%左右,GDP年均增长目标则由“十一五”期间的13.1%下调为9%。到“十二五”末,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6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民生指标和经济增速“一升一降”的调整,显示了这个经济大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和勇气。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积极向好的就业形势使山东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9.9万人,同比增长8.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1万人,同比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98元,同比增长13.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5412元,同比增长19.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为提高农民收入,今年以来,山东认真抓好国家对小麦、棉花、花生、水稻和玉米良种补贴及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严格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山东还立足长远,积极发展蔬菜、畜牧、渔业、果业、油料、种业、乡村旅游等高效特色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步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山东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省份,过高的投资率挤压了消费率,影响了居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将成为山东今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将居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山东主动调低经济发展增速,坚持富民优先,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