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小学生回答我不让梨引争议:道德选择不是非此即彼

2012-05-03 10:26:30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一次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上大叉,该学生却坚信没有答错。“不让梨”的问题,是该实话实说,还是该信奉标准答案?“不让梨”的判断,是该尊重个性,还是应认为德育有瑕?“不让梨”的做法,是符合竞争规则,还是有违道德律令?

耳提面命不如耳濡目染

作为“尊老爱幼、谦恭敬让”的道德楷模,“孔融让梨”的故事广为流传有其合理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关于道德的规范和标准,也从众口一词变成众声喧哗。在对个人权利更为敏感、个性化发展更为强调的时代,小学生回答或者选择“孔融让梨我不让”,都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道德教育更显出其迫切性,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今已不是靠单纯地传授、灌输或者树立一个标准就可以将德育做好的时代。对道德的认识和推广,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好的观念和更高的技巧。

在观念的自由市场上,道德教育面临同样的考验。耳提面命不如耳濡目染,只有将道德内化为自我意识,才能将德育落到实处。若是像从前那样,将道德以强迫、灌输的方式推广,不考虑具体的语境,搞出统一的标准,合则对不合则错,这种简单粗犷的德育方式不仅不会获得积极响应,反而会让人反感排斥。

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回答“我不让”,也可以是德育的一个好契机。“孔融让梨”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和践行谦让。更多地了解为何“不让”的原因,春风化雨地提出“让”的理由,因材因时施教,才能让道德教育取得积极的效果。(北京 赵晓曦)

道德选择不是非此即彼

相信这个孩子在回答“让不让梨”的问题时,会根据自己生活有“带入情境”:或许是超市买回的梨大小差不多,让不让都无所谓;或许是有一次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结果却被弄坏了;或许是曾让苹果给爸妈吃时,爸妈找借口拒绝了……有太多具体情境,让一个孩子选择“不让梨”。

这也提醒我们,道德价值应该维护,道德标准应该坚持,但在对具体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或许可以更多地考虑选择的原因。有一个著名的道德考题:列车前方有个孩子,来不及刹车只能拐弯脱轨,但那样会让整个列车上的人遭劫。如果你是司机,该如何选择?

这固然是极端化的例子,但很多时候的困境也确有共通之处。比如,正当防卫或者见义勇为时,杀人是不是可以免责?医生该不该对患上绝症的患者说谎?记者该不该在调查采访时隐瞒身份?

“一刀切”的标准往往不能囊括一切道德行为,更无法解决一切道德难题。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为人称颂,也只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道德价值导向,是“敬长爱幼”、“谦让”等基本道德准则的形象化表达。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在每个时间上都要选择“让”。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一些道德标签就只能是削足适履,不仅有违社会发展,更有违基本人性。

我们不能留下道德灰色地带,但具体的道德选择,往往并不是非此即彼,尤其是在日益复杂和深刻的时代。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下,尊重每个人自我的选择,才会迎来一幅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道德图景。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于姝楠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46只野生猴获救 28只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西安美院近百拴马桩“戴”口罩呼吁保卫蓝天

陕西明秦王墓文物被垃圾包围 系全国文保单位

南京:迎接国家公祭日

精彩热图

甘肃酒泉供热管网爆裂 15万人停暖

郑州电视台美女主播患癌去世 为了宝宝放弃化疗

黄河滩抗战碉堡群被遗忘 民众盼保护

河北金山岭长城现五彩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