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本市3家市级产科医院全面取消孕妇预约分娩限制。三大产院年内各增100张产科床位目前已经完成过半,到年底容纳分娩数可由4万人上升到6万人左右,产科服务能力提升50%,申城“产科难”可望初步缓解。
近年来,上海人口自然出生进入小高峰,今年预计达22万。由于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孕妇乐于选择知名产科,市妇产科医院、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和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3家市级专科医院一直“爆棚”。三大产院一度不得不对初诊预约分娩(俗称“建大卡”)采取限号措施。本市孕妇前去建大卡的时间一再提前,还发生居民无法在区域内建卡分娩的情况,市民对此反映强烈。
为切实解决“建大卡”难问题,市卫生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3家市级产院挖潜扩能,在近期各扩增100张产科床位,全面取消限号,并优先满足本市参保人员建大卡。一妇婴院长段涛介绍,保健院原有155张产科床位,现将浦西本部特需病房全部撤销,单人间改为双人间,增加30余张床位;将一个妇科病区转为产科,增加10张床;浦东分部也通过挖潜增加了30张床位;截至8月底,共增加了75张床。段涛表示,9月底可完成扩容100张床位。国妇幼通过将部分单人病房改成可容纳4—6人的普通间、改造宣教室等措施,目前已经增加50张床位。妇产科医院也关闭部分特需,增加了57张产科床位。各家产院负责人表示,扩容床位、开放建卡,仅是增加产科服务能力的第一步。一妇婴开放预约后,9月门诊上升了30%—40%。由于原门诊面积仅60平方米,早高峰时孕妇、家属挤得满满当当,挂号、等候检查时间长达数小时。为此,医院将开诊时间提前一小时,6时30分就开始接受孕妇刷卡;扩大检验区域,将原来的孕妇体操房转到附近商务楼,腾出空间专供孕妇尿检等候,门诊秩序得以有所改善。
此外,一妇婴还专门开通了助产士免费咨询电话,与产妇沟通,指导呼吸法、自由体位分娩法等,力争将自然分娩率提高到60%左右,也可进一步提高产科床位周转率。
据介绍,目前一妇婴仅有20多位产科医生和20多位助产士,按实际工作量至少应再增加一倍人手,检验科、新生儿医生更是奇缺。产院呼吁,在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同时,卫生管理部门应着力推进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联合团队”建设,发掘现有二级医院产科潜力,分流大医院压力,不然“加了100张床也会马上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