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方便了,药费降低了,就医环境大大改善了……伴随着去年年底市六东院、仁济南院、瑞金北院以及华山北院相继开诊,药品零加成新政的落地2周,长期处于医疗资源“洼地”的上海远郊居民成为了新一轮上海医改的直接受益者。
目前,4家新建郊区三级医院全部开诊刚刚满月,上海市卫生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已接诊人次超过10万人次,门急诊人次、住院手术人次以及出入院人次等各项医疗业务量均稳步增长,医院运行平稳有序。
体制机制创新带来医改红利
家住本市宝山月浦的患者姜先生1月5日住进了华山医院北院肾病科接受治疗。虽说此前也曾住过院,但这所家门口的三级大医院还是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感受:除了全新的病房设施外,紧邻地铁7号线的便捷交通,以及地处顾村公园的医院环境,让人真正体会到政府为民办事“实在,实干”。他说:“这么好的地段造医院,政府真是把人们最基本的求医需求放在心上了。”
让姜先生感到意外的是,享受了三级大医院的高质量医疗,费用支出却比城里的同级医院下降了。住院10天,本应支付药费2953.49元,现在实际支付是2570.10元。这省下的383.39元,就是源于1月5日起在4家新建郊区医院实施的“药品原价进原价出”的“零差率”新政。
作为全国医疗高地之一的上海,吸引了众多患者慕名而至。据测算,沪上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患者中,有近半数来自全国其它地区。当上海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出台“5+3+1”重大医改举措后,其受益面不仅覆盖了本市远郊居民,还辐射至长三角地区。目前,这些远郊医院中均已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来自长三角的病人。
“有升有降”将助推分层就诊
取消药品加成,被认为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破冰”之举。1月5日,4家郊区新建医院对诊疗服务费做出调整,合理提高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如普通门诊诊察费和急诊诊察费从14元/次调整为26元/次,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门诊诊察费分别由原来的17元和20元,调整为50元和75元,床位费、护理费、跨院会诊费等也合理调整。与此同时,市医保也相应调高了支付标准,使此次调整的增加支出部分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本市居民在这些医院的总体医疗费用有一定程度的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