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0年连续四年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安全高效矿井;200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10年经山西省验收为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被神华集团评为“本安企业建设”三级、二级、一级矿井;先后获得了县、市、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劳动模范集体等各类荣誉……这些,记录着保德煤矿这个高瓦斯矿井近几年的发展业绩。
保德煤矿矿井采用“平硐+斜井+立井”联合开拓方式,井田划分为四个开采盘区,现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三个掘锚工作面。201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绝对涌出量70.93立方米/分,相对涌出量6.20立方米/吨,属高瓦斯矿井;煤层属于二类自燃煤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水位标高+839米,目前开拓深度+540米,属带压开采;煤层顶板岩性为软化岩石,属Ⅰ类不稳定顶板,易冒落。
瓦斯、顶板、水,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难题在保德煤矿都存在,这给矿里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才能保证安全?怎样才能把危险源管控在萌芽状态?怎样才能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
2007年8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联合立项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在上湾煤矿试点成功后,按照神华集团和神东全面开展本安体系的统一部署,保德煤矿开始推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上图是2003年到2010年期间保德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从2007年本安体系实施以来,保德煤矿连续四年保持了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成绩,这进一步证明,本安体系的实施,开启了保德煤矿建设本质安全矿井的新局面。
做好准备 夯实基础
为了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落到实处,充分应用,该矿重视基础工作。
——精心策划,为体系有效运行奠定基础。保德煤矿依托曾经运行过多个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势,首先成立了由矿长为首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各级管理技术人员组成的体系策划建立小组,逐一梳理已经运行的体系,针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如何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结合进行了认真研究:一是按照综采、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与防治水、综合管理分专业进行了比对;二是针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二者的差异,结合保德煤矿的安全生产实际,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中规定的考核标准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既满足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审要求,也实现了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融合。
——结合实际,建立一体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体系文件的建立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具体准则。保德煤矿在体系文件编制之前,首先对安全管理现状,执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情况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充分评价,确定哪些管理办法可以在新管理体系中继续使用,并满足体系规范要求;找出原有安全管理方式在构成、运行、协调、监督中的缺陷,为编制新的管理体系文件提供调整依据。其次,针对保德煤矿高瓦斯、复合顶板、奥灰水等生产实际,突出了重大危险源的管控。
目前,保德煤矿在用体系文件包括《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等八个,为体系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
稳步实施 不断完善
在体系推行初期,员工对本安体系知识不了解,对本安体系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充分,加之体系建设过程中工作量较大,对体系的推行有较大的抵触情绪。针对当时这种状况,保德煤矿一是通过召开本安体系推进动员大会和阶段性的体系工作会议等形式,逐步提高了全员对本安体系的认识,为本安体系的顺利运行铺平了道路;二是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对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自上而下分别对矿领导、管理人员、普通员工进行体系知识培训,使全员掌握了各自层次上的体系知识,提升了员工对本安体系的认识。
除此以外,为了推动体系运行,保德煤矿矿领导率先垂范,矿长首先组织矿领导学习体系应用理论,同时带领分管领导按照专业分工组织制定体系运行方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编制管理标准与措施。
新事物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才能真正成熟起来,保德煤矿的本安体系实施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超前防范,推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本安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保德煤矿充分依据本安体系提供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分系统性危险源和岗位危险源进行了全面辨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组织全员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使所有人员掌握辨识和评估的方式方法,然后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由总工程师组织分管领导、技术人员对采、掘、机、运、通及防治水各大系统存在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由基层单位组织员工对本单位所有工作任务进行岗位危险源辨识。最后由评估小组分系统、分专业、分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形成全矿风险管理手册。
在日常风险管理中,做到危险源辨识常态化。一是按月组织系统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二是每月组织一次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座谈会,补充完善岗位危险源管控措施;三是根据作业任务,动态组织班前、岗前危险源辨识;四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多措并举,强化员工作业行为管控。一是通过对全矿各工种作业行为梳理,逐一制定了相应岗位行为标准,制作卡片,让所有员工随身携带,适时学习,提高了员工自我约束力;二是将单位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人次与班组、区队管理人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兑现相结合,实现区队、班组对不安全行为的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三是通过细化作业标准和流程,以精细管理和标准化作业来规范人的行为;四是积极开展事故案例宣讲、无不安全行为人员抽奖等安全文化活动,营造员工遵章守纪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对员工自律的促进作用;五是将日常查处的不安全行为全部录入本安信息系统,纳入各区队月度本安绩效考核,对发生的各类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矫正措施,实行分级管理,实现了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跟踪管控。
——树立标杆,促进矿井全面达标升级。矿每月根据考核结果,选树一个标杆区队,将其在本安体系运行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矿范围内推广,引领各单位向标杆单位看齐。
——应用本安信息系统,深化体系运行。为深入推进本安体系运行,2009年,神东建立了覆盖全公司的本安信息系统,为公司及保德煤矿体系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平台。“上下互动、资源共享、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功能为体系运行提供了实时便利条件。实现了危险源管控的自动跟踪预警;实现了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趋势分析与判断;实现了生产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评价;四级考核模式促进了区队自主管理;实现了安全绩效考核自动核算功能;实现了安全检查工单制管理。
落地扎根 成效显著
2007年以来,保德煤矿无重伤以上人身事故,无环境污染事件,无新增职业病病例,截止2011年5月,已实现安全生产1708天,这离不开本安体系的实施。
通过实施本安体系,保德煤矿促进了动态达标,夯实了安全基础: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井下巷道、设施脏乱差的现象,改变了过去遇到检查就停产进行突击整治的状况,实现了作业现场生产和非生产时都能保持统一标准的目标。二是全面优化了掘进工艺,改连续采煤机掘进为掘锚一体化掘进,大断面硐室由炮掘改为机掘,同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形成相应的支护模式,使工程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三是进一步强化了综采面过构造带及初、末采期间的顶板管理,实现了稳产高产。四是在设备管理中提出比安全规程更严格的完好评定标准,做到了防护齐全可靠,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五是坚持执行停送电闭锁上锁挂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保证了供电安全。六是充分利用全风压为掘进巷道供风,增强了局部通风的可靠性,有效地防治了掘进面瓦斯超限问题。七是加强瓦斯综合治理,加大瓦斯抽采力度,使高瓦斯面变为低瓦斯面,将瓦斯消除在萌芽状态。
来源:人民网(记者 支拴奇 通讯员 刘玉秀)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