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媒体在弘扬时代精神方面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
近日,由光明日报等媒体集中报道的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坚持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双亲的故事,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广大读者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颂扬人间爱心的热潮,这充分彰显了媒体在传递人间真情、弘扬时代精神方面的作用和力量。
报道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大的社会影响,首先是故事感人。河北农大学子的事迹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质和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而他们病逝同学李宝元的父亲李维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掷地有声的语言和辛勤劳作还清7万元欠款的行动,则让人们看到了“守信誉、重承诺”的中华传统美德。这些都深深感动了读者,引发了全社会对爱心与诚信问题的思考。
其次是媒体的精心报道。正是光明日报等媒体深入的报道,才使得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同学,以及他们病逝同学李宝元的父亲李维贺的事迹与精神更加纯朴、更加感人、更加让人信服和钦佩,使得故事主人公的事迹更具感染力,更能激励人。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这组报道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启示:
典型需要积极发现和挖掘。光明日报通讯员方艳梅、咸立冬和记者耿建扩深入实际生活,深入群众之中,发现和挖掘出了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同学这个颇具代表性的大学生团体,并且精心采写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可以说正是他们的敏锐发现和深入采访,才使得这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典型得以同读者见面。这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坚持“三贴近”的又一成功范例。
典型需要精心宣传和推广。光明日报对这一典型的宣传可谓独具匠心,精心安排。报纸通过通讯、评论、跟踪报道、网评荟萃等形式,不断深化报道,扩大宣传效果,从而使得典型本身更加丰满,更加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更加能够激发人们对爱心和诚信的崇尚与颂扬。
全媒体时代的典型宣传需要各种媒体共同参与发挥作用。这一典型的传播除了光明日报报道起到主导性作用外,其他媒体的跟进与配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媒体运用多样化的方式逐步推进报道,使得报道的主题思想得以不断升华,主导精神变得更加凝炼。特别是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加入,为媒体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捷条件,许多网民跟帖表示对典型的认同,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在群众中很快便形成了舆论热点,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从而奏响了一曲和谐社会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