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公共资源配置人口评估机制,加快建立人口安全预警机制,确保首都人口发展符合调控目标要求。落实人口总量调控区县属地责任,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分管、属地负责的人口服务管理机制。
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
坚持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努力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努力形成与首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人口发展和管理格局。持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方式从依靠劳动力数量增加向更多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转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引导人口向新城和周边区域合理分布。严格户籍准入政策和指标调控,优先引进符合首都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公共资源配置人口评估机制,加快建立人口安全预警机制,确保首都人口发展符合调控目标要求。落实人口总量调控区县属地责任,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分管、属地负责的人口服务管理机制。
解读:人口规模问题事关首都可持续发展。“人口评估机制”意味着政府更重视可持续发展,更重视资源“均摊”背景下保护每个人的利益。根据规划,到2020年前,本市中心城区平均每年要疏解约4万人,完善旧城保护、缓解交通拥堵。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流动性持续增强,各种新的社会群体不断出现,全市人户分离已经达到345万多人,占比近三成。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原文:加强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按照来有登记、走有核销的要求,加强流动人口、人户分离基础信息采集。加强和改进来京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努力解决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将总结推广“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经验,建立健全青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出租房屋集中管理等模式。
完善各类人群服务管理
原文:不断加强和完善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不同宗教信仰群众和谐相处。
完善居家养老(助残)“九养”政策,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覆盖城乡全体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县“阳光中途之家”作用,完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务管理;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使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原文:完善集人、地、物、事、组织于一体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制定并试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构建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网络体系,基本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
解读:东城区、朝阳区、顺义区三个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去年下半年试点先行,推动社会建设纳入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这种创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将在今年向全市推广,并在“十二五”时期末基本实现全覆盖。
“新居民”社区有了家
从免费体检到职业介绍,从代办证件到子女入学……在石景山区,这种由流动人口自己管理自己的“新居民互助服务站”如今已经建立了188个,惠及流动人口15.6万人、占全区流动人口总数的73%。“新居民互助服务站”让十几万流动人口在社区里找到了“家”。据悉,该模式年内将向全市推广。
“新居民互助服务站”在石景山全区陆续成立后,流动人口大院里的租户们过去“关上门过小日子”的冷漠,逐渐被“大院就是我家”的新观念取代,大院里不仅卫生好了、环境变了,邻里之间吵闹少了、问候和帮助多了起来。
“我们从心里把社区当成是自己的家。”来自山东日照的丁兆伟说。
愿望
何勇 石景山区流管办主任
提到对未来“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的发展,石景山区流管办主任何勇有一个小愿望——希望相关部门能否考虑为这些义务担任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站长、流动党支部副书记的“新居民”们设立一个基金,给予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其实他们都不是奔着钱来的,所谓物质奖励对他们来说代表的是一种认可。”
案例 干部下沉到“网格”中
5月30日,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东外大街社区“1号网格格长”张颖接到居民反映:春秀路17楼门前有一段30多米的路坑洼不平,影响居民出行。“没想到只用了4天,我们就走上了平整路,社区‘网格化’之后,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家住17楼的曹玉英阿姨说。
据了解,东直门街道面积约2.2平方公里,辖区现有10个社区,划分为3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个网格移动终端PDA,整个辖区实现了街道分中心、社区各工作站、各网格的互联互通,大事小事都可以做到网格内落地解决办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将原来“条”上面的各级干部都下沉到了“网格”中。
愿望
常慧玲 东外大街社区居民
自从有了“网格体系”,“有事找网格、有事找格长”已成为居民的口头禅。东外大街社区居民常慧玲说,今后会更积极地与网格工作人员一起努力,共同把“大家庭”建设得越来越好。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