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车成校车"背后的黑色"暴利链":买卖者均获利
监管“难入户” 行业亟需规范
汝州相关部门承认,尽管每年“3·15”前后都会集中整治,但目前对当地泛滥的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日常监管还是面临诸多困难。
据介绍,汝州市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市场于1986年建立,因为随后非法拼装、改装、交易废旧车辆的不法行为增多,2001年汝州市按照“人走、房拆、场清、复耕”的标准对该市场予以取缔。随后,该行业逐渐转入地下。
当地工商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废旧车辆的地下拆解拼装隐蔽性很强,一台卡车依靠2到3个人和简单的气割设备在农户的居住地2到3个小时就能拆解完毕,很难查证,而对于被举报的非法拆解农户,工商人员由于没有执法依据,不能入户检查,只有等整车和配件出家门的时候把它堵住,但是操作难度太大。”
对于行业乱象和监管难题,一些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尽快恢复并规范报废车回收企业的“前置审批”,提高行业门槛,化解拆解能力过剩的现状;另一方面提高现行报废汽车回收的补偿标准,调动私人车辆正规报废的积极性,掐断报废车非法拼装、改装和交易的货源。
此外,对拼装、改装车及报废车市场需求的控制也亟需从严。在一些基层监管者看来,对报废车使用者“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的法律规定,对于购买一辆报废车有着上万元利益可图的需求者来说,显得有些处罚过轻而起不到威慑作用。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