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悦绘
除了景区运营和管理成本的提高,一路攀升的门票涨价背后,是管理制度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门票涨价,不仅让游客受伤,受伤的也是整个旅游产业链条。发展旅游,着眼点应主要在于服务大众,带动经济,而不是门票收入本身
门票一涨再涨,游客大呼“看不起”
今年“五一”,景区门票迎来新一轮“涨价潮”,部分景区的门票甚至翻番
“景点门票越来越贵,几乎成了出游过程中的最大花费。”在北京一家科研院所工作的王君林抱怨说,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景点门票大多三四十元,贵的顶多也就七八十元,很少过100元。但现在,景点门票动辄100多元,有些景点甚至达到200元。由于门票价格节节攀高,很多时候,到了景区苦于囊中羞涩,只在外围转转就匆匆离开了,很让人扫兴。
王君林喜欢自然风光,今年清明节期间,他到四川自助旅游,总共花费2085元,其中门票就有455元:都江堰门票90元;青城山门票90元、索道35元;乐山门票90元;峨眉山门票150元。“有些景点门票太贵,没舍得去。如果都去的话,花费就更高了。”小王说。
这些年,全国部分旅游景点,特别是一些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调高了门票价格,有的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0%。比如,张家界的门票由2004年的158元调至目前的248元,九寨沟由145元调至220元。今年“五一”期间,部分景区的门票又迎来了新一轮涨价。
根据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从国内出游成本看,景点门票花费在旅游花销中占比例最大,占21.92%,其次才是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新一轮调价的高潮正在到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在过去景区的调价周期中,世界遗产类景区门票的价格整体上调了65.42%,这里面虽然有通胀压力、景区投入等合理成分的原因,但总体来说,已经偏离了旅游资源的公益属性。
门票一涨再涨,让很多游客大呼“看不起”。某门户网站上一项超过1000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认为景区门票“太贵了,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的网友达89.2%,仅有0.3%的网友认为“门票不贵,物有所值”。不少游客认为,部分景区门票价格令一些中低收入者无力承受,出门旅游已成“贵族消费”,此举明显违背了景区“公共资源”的属性。
景区频频涨价凸显管理制度缺陷
旅游产业关系较多部门,这些部门出发点不同,容易互相争利,给景区带来涨价冲动
“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景区开发、基础设施都需要投入,如果价格不涨,很难维持运营。” 国内某5A级旅游风景区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景区的管理成本在不断增长。提高门票价格既是景区正常运营的需要,也是为了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他以自己所在的风景区为例,由于景区属于自然遗产,与一般的商业性景点可以开发娱乐性设施、游玩项目等来增加景区收入不同,自然遗产类的景区不能开发其他项目,还要花大量资金来维持原貌。去年景区门票收入1500万元左右,其他收入50多万元,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收入。但去年光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资源保护就需要4000多万,门票收入远远不能满足自然景区维护建设的需要。
除了景区运营和管理成本的提高,一路攀升的门票涨价背后,是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和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景区运营与建设部门、文物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水利部门等都有联系,但由于出发点不同,导致部门之间互相争利,造成涨价压力。地方政府部门也把门票收入作为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剧了涨价冲动。
“景点门票价格偏高,一定程度制约了居民旅游消费。”携程旅行网副总裁郭东杰认为,如果不改变目前依靠卖门票和涨价的经济模式,会进一步提高旅游门槛,降低百姓的出游意愿。
戴斌表示,进入“十二五”时期,旅游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动力。门票涨价已经成为影响CPI波动的重要因素。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不利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青旅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门票上涨的影响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系列的。由于门票价格涨得厉害,公司推出的旅行路线的价格也被迫上涨,有的时候为了控制总价的涨幅,不得已将一些很热门但门票价格太高的景点从线路中剥离出去,这肯定会给当地旅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一旦游客数量减少,势必影响餐饮、宾馆住宿等关联产业。
应从“门票经济”走向“旅游经济”
景区门票定价应该尽量公开、透明,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
旅游经济是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据统计,旅游经济中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带来6.8元的间接收入。旅游收入不仅仅是门票收入,更多的是拉动了旅行团、餐饮业、酒店业、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在欧美等一些旅游大国,国家级公园和公共博物馆的门票价格政策,均由文化部门及其下属的公共机构统一制定,并有立法保证,不可随意调高票价。这些旅游大国的景点门票价格一般不超过人均月收入的1%,门票收入在其运营费用中占比不大,景点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开车进入为每车25美元,年卡为50美元,不限进入次数。意大利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只需6欧元。日本自然景观是不收取门票的,文化景点主要靠财政补贴。
很多国家采取景区“低价政策”,这是因为与门票收入相比,他们更看重旅游对国民人文修养的熏陶,弘扬民族文化以吸引更多旅游者,以此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景点除了享受政府补贴外,在保护景区文化的前提下,利用自身资源综合开发,以筹措运营资金。
以墨西哥的金字塔为例,2011年墨西哥财政部对金字塔的拨款达150万比索(约合80万元人民币)。金字塔每年收入的绝大部分不是来自门票销售,而是来自酒店业、餐饮业、纪念品和工艺品销售、出租车和导游费用。
我国也有景点实行了低价门票或免费参观。早在2003年,杭州就提出“免费西湖”的理念,对环湖公园景点实行免费开放。
杭州市审计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西湖自2003年开始实行免费,景区每年因此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和关联产业的发展,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并使景区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
戴斌表示,国外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景点,如自然风景、文化遗产等景区,门票价格都很低,甚至免费。我国景区众多,短期内完全免费存在困难,但至少应该实现门票价格不再上涨,最好“稳中有降”。
戴斌认为,为保障门票定价的合理性,景区门票定价应该尽量公开、透明。相关部门应该公开定价机制,公开门票收入的使用方向。定价听证会不仅要有当地的居民代表、景区负责人参加,还应该有旅行社代表、普通游客代表参加。
景区门票低廉化是全球性普遍做法(延伸阅读)
贾华强
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之一。每到节假日,旅游市场就会格外繁忙。供给者因获利而兴奋,需求者因观光而愉悦。本应是双赢的结局,现在却因旅游景点门票的原因闹得双方颇为不快,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景区门票低廉化是一种全球性的普遍做法。有统计表明,在中国一个普通知名景区的门票价格,能够把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法国卢浮宫等景区看个遍。旅游景点门票低价策略,本身就有其合理性,其他国家能做到,我国就没有理由做不到。
当然,我国国情有特殊之处。受地方财力限制,很多景区的开发并不是作为纯公共产品进行的,而是带有半公共产品的性质,即允许景区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来维持自身有效运行。从保障景区的质量和安全角度出发,对此我们应该给予理解。但问题是,景区既然还带有半公共产品的性质,门票价格的制定及其上涨,就必须要有一个合理限度。这个度,应该符合两方面的标注,一是不能超过多数人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二是不能以门票收入赚取高盈利。
对景区经济做统筹兼顾工作是有必要的。俗话说,“功夫在诗外”。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的门票收入,只占其公园全部收入的6.7%。这表明,降低门票价格的诀窍,其着眼点并不在于直接降低维持景区运转的成本,而在于要延长旅游的产业链,围绕景区开发好周边的相关产业。如果旅游业产业链足够长,它能带动起100多个行业。它对饭店业贡献率超过90%,对客运业贡献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实现这些带动作用,做好统筹兼顾工作是保障。
我国旅游资源属于全民资源,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旅游资源的产权责任是很不清晰的,既有中央政府管理的,也有很多属于地方省市政府管理甚至乡镇政府管理。应尽快厘清旅游资源的管理责任,对景区价格严格监控,统筹景区的公共资源属性和可持续发展,对景区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而景区的具体管理机关,应该实现景区的精细管理,公开门票等收入的使用方式,增强透明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