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为什么我们“不敢和陌生人说话”?

2012-05-22 16:26:4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最近,两则新闻引起社会关注:一则是“假鸭血”事件,当事人是稻香村和北京第五肉联厂。有消费者称,连稻香村这样的老字号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还能相信谁?一则是“油条哥”刘洪安,他承诺:本店油条用油每天都是新油。有网友评论:“‘油条哥’用诚信与良知经营着收入并不多的摊位,值得学习。”

一边是对诚信的疏离和怀疑,另一边却是对诚信的认同和呼唤。这样的矛盾,凸显出这个时代的诚信之惑。

诚信,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路又在何方?

如何审视诚信

诚信这个美好的词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触动国人的神经。它变得复杂又沉重,让人感动又疼痛。

一方面,我们看到诚信的光芒。哥哥去世后,留下一个濒临破产的砖厂和60余万元债务,马国林不惜变卖家产,替兄偿还债务;为了“俺能行”的诺言,他们诚心守护烈士墓园,爷爷坚持了20年,父亲坚持了33年,刘延宝坚持至今……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三聚氰胺”“瘦肉精”“皮革奶”“涉毒胶囊”“假拍赝品”“学术不端”等事件,甚至有的火车站口,出现“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的牌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成为网上热点,闹得沸沸扬扬——这本身就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

我们该如何审视当今社会的诚信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最初的目标很物化。当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精神层面。但偏偏在社会转型期,诚信这个问题让人纠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长岭这样说。

值得欣慰的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人对诚信高度共识,衷心期盼。每当出现不诚信的事件,人们都给予集体的批判和谴责。每一个诚信的案例,则会被成千上万的网民高高顶起,被大家广泛传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后宫甄嬛传》10大破绽

抓拍动物世界的荒唐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