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一位高中老师之死给予我们的警示

2012-05-30 09:10:1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老师赵鹏服用敌敌畏自杀。他在留下的遗书中称:“活着实在太累了,天天这样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所领的工资只能月光”。(5月28日《新京报》)

赵鹏的离世,让人惋惜。尽管他的选择非明智之举,却将一名普通高三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以一种无情的方式全面呈现出来了,以一种极端的悲情警示人们:该给高三教师们减减压了。

当然,说减压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很不容易。学校之间有升学率的比拼,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只会越来越很高,高考的压力不是一时半刻能缓解的,有些教师还要面对收入低、物价高等生活的压力。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必须做,为了避免赵鹏老师这样的悲剧重演。

一、科学安排教师的工作量。高三老师面临的教学任务本来就多,又要在这关键的一年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照,还有各种模拟考、月考、会考等,压力可想而知。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段时间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从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避免让他们承担不必要的压力。

二、给教师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高三这样的关键期,要从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层面为老师减压,不要让他们陷入赵鹏般的“无休止的上班”境地里,不要让他们在“格式化”的生存中挣扎。否则,把高三课堂变成了“练兵场”,老师们哪里还有职业幸福感?

三、对教师心理压力要有疏导渠道。平常,我们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学校能有个为青少年排解成长烦恼的地方。其实老师们同样有烦恼,同样需要有一个疏导心理压力的地方,需要有人在关键的时候为他们排忧解难,指出方向。

四、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赵鹏是有代表性的,教师队伍里,大多数老师都是靠工资生活的,倘若工资月光,甚至入不敷出,生活的焦虑就会慢慢积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且不要只投到学校的建设上,更应该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他们能有尊严地、快乐地工作。

赵鹏之死,给我们带来颠覆性思考,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且这种贫富差距不仅仅是过去一再强调的城乡差距、学历差距。赵鹏这样的年轻教师,工作辛苦,生活卑微,这到底是赵鹏的悲剧,是教育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又或者是兼而有之?

作为赵鹏,当面对“活着太累”,其实是有着很多选择的。首要的一点便是适应。时下中国教育很有些“畸形”,“应试”依然很疯狂。但作为个人,既然无力改变现有格局,就应学会适应,就要“既教之,则乐之”。另一方面,若此路难通,就不妨大胆说出,给予拒绝。对赵鹏而言,面对如此“艰难困苦”,既然力不从心就应大胆说出。敢于说“不”,在很多时候,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1982年出生的赵鹏,今年刚到而立之年,正值青春,他没有选择立,却选择了离,这是无法求解的残酷青春,我们除了戚戚然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著名学者钱谷融先生提出,人应该甘于“无能而懒散”,即“得过且过,不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有作家呼吁“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在快时代,无能而懒散,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可能吗?今天,我们如何逃脱赵鹏式的命运?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穷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整天为柴米油盐发愁的教师,还能在课堂上谆谆教导学生们遨游在知识海洋中。而更受折磨的也许是精神层面。高三年级班主任或许是中国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他们必须为一个班级的升学率负责,各种量化的指标决定着这个班主任的命运。当老师的付出被认为是无效的,甚至被社会讥讽为应试教育的制造者,身负多重压力的老师们便会难以支撑。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总是在教师节前期大喊要尊师重教,然而,他们却很少对教育投入资金。就拿教师的工资来说,国家每次要求给公务员加薪时,他们总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对教师加薪却迟迟不执行,甚者还拿出财政紧张的原因来忽悠教师们。显然,他们根本不把《教师法》放在眼里,以致于人们把给教师涨工资戏称为“空调”。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

精彩热图

世界上最奇怪的九大沐浴

"女版郭德纲"爆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