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有机食品玄机多:标识多监管部门多 造假留空当?

2012-07-16 14:57:15 来源:北京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调查三】

标识多监管部门多

反给造假留空当?

调查地点:超市有机专柜

调查结果:标签五花八门,消费者一头雾水;多头管理反留监管空白。

调查中,在超市有机食品专柜前,记者看到几位顾客左挑右选,拿不定主意。“这标志五花八门,到底哪个真哪个假,挺贵的东西,我得想想。”一个中年人说出了自己的犹豫,“要是能有个统一的标识就好了。不然,就像我现在挑选,就只能硬着头皮瞅着哪个包装精致选哪个了。”

事实上,同样的困惑也存在大多数的消费者心中。在随后的随机调查中,记者发现,九成的消费者都表示,有机标签五花八门,看得自己根本摸不着头脑。

记者也各拿了一盒有机葡萄和有机苦瓜比对了一下,这两种产品包装上虽然都有“中国有机产品”的标识,但标签并不完全一样。葡萄的包装盒左上方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标签,分别是“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标签和公司标志;包装盒的右下方,还有两个圆形标签,一个是英文标识,另一个是认证机构的标识。而苦瓜的包装盒上,只有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标签和认证机构标识。

在国家认监委网站的查询过程中,记者发现,网站上列出的23家认证机构,各家的标识都有不同。标识的多样化,不仅容易影响消费者的判断, 也会给造假者浑水摸鱼提供了机会。

一位从事品质认证的农业专家告诉记者,有机食品进入市场后,工商、农业、质检等多个部门都有监管职责。但现实情况是,工商部门认为,商品是否是有机食品,需要权威的农业技术部门提供依据;而农业部门觉得,对于已经上市流通的食品,他们去监管有越俎代庖之嫌。

资深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尚不成熟,配套环节建设仍不完善,工商、农业、质检等多头管理的全程监管体制,说是全程监管,实则是各管一段,没有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加之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后期监督不力,容易导致有机食品市场乱象产生。

【识假小贴士】

随着新修订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今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后,只需刮开包装上的验证码,通过国家认监委“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food.cnca.cn)就能查询,验证真伪。部分使用旧验证码有机食品,则须于今年7月1日开始执行新规。

【对话专家】

有机菜好在哪儿?

记者:许多市民不理解,看起来差不多的蔬菜,有机蔬菜为什么卖这么贵呢?

市植保站农业专家郑建秋:物以稀为贵,有机蔬菜是各种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等等名目中标准最严格的一种。对于生长的土壤、空气等环境均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土壤通常需要闲置2至3年时间后才能种有机产品。因此,真正的有机农产品产量极少。

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颁发有机产品认证9337张,获得认证的有机生产面积达到200万公顷,也就是说,只有在这200万公顷上种出来农产品才是有机的。

记者:有机食品到底好在哪儿?

营养专家齐祥明:自“有机农业”出现以来,其产品是否“更营养”的问题就一直争论激烈,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美国农业部一直公开申明,不对有机产品是否更有营养和更安全发表评论,也不允许宣传有机产品对常规产品的优势。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委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LSHTM)进行系统整理后得出的结论是: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家王茂华:有机农业一是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二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三是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生产技术。目前公众简单地将有机食品看作是最健康、最安全的食品,这并不科学。

【延伸阅读】

1、有机标准定义

国家认监委有关专家解释:有机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是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而且对加工、贮藏、运输、包装、标识、销售的全过程,都有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

2、快速鉴别方法

鉴别有机食品的真假,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查看产品包装上是否使用了有机产品国家标识,并同时标注了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或标识;有机产品的包装通常使用由木、竹、植物茎叶和纸等制成的可生物降解和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

其次,应向销售单位索取认证证书、销售证等证明材料,查看所购买的有机产品是否在证书列明的认证范围内;还可登录国家认监委“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址food.cnca.cn),核实生产加工企业是否获得认证以及证书是否过期等信息。

来源: 北京日报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