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运购票的开始,抢票大战已如火如荼展开。与往年相比,今年网上售票的比重迅速增加,窗口买票不仅时间上滞后于网络,速度更是差得太远。而随着“刷票插件”的流行,更拉大了线上线下购票速度的差距。于是,很多农民工发现,现在即使通宵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票了。
网上购票成主流 务工人员跟进难
自从2011年开始实行网上售票开始,网络售票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从时间上看,互联网、电话订票的预售期为20天,而代售点和车站部分售票窗口只有18天。春运期间堪称“一寸光阴一张票”,两天的时间足以让票卖光。
正是互联网便利的优势,让现在抢票大战的阵地迅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广铁集团数据显示,售出的217万张1月26日至1月31日火车票中,近七成是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售出。1月15日全国铁路售出的车票中,有38.2%是通过互联网支付。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买到票拼的不是体力和耐心,而是网速和技术。而随着“刷票插件”的风行,则更是拉大了线上线下的买票效率差距。 在“刷票插件”的推波助澜下,火车票脱销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少热门车票从开售到售罄只需不到5分钟。
近期广东警方刑拘了一对有偿代购火车票的新婚夫妇,警察发现前来求购火车票的多是务工人员。这一现象凸显出,在抢票大战向网络阵地转移时,多数务工人员往往跟不上铁道部的升级节奏,当他们请他人代购车票时,却又遭遇法律困境。
网络资源不均造成务工人员买票难
在务工人员买票难的背后,是网络资源分布不均。在窗口买票排队讲究先来后到,而在网上排队则讲究谁的网速更快、电脑更好、插件更强。在这些方面,务工人员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多数务工人员都来自农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为59.1%,乡村居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3.7%。即使进入城市后接触了网络,但是与学生、白领等人群相比,很多务工人员尤其是年纪较长的对于网络还是比较陌生。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返乡务工人员的月收入在两三千元左右,如果他们想过年攒点钱带回家,动辄几千元的电脑和每月近百元的宽带无疑是奢侈的选择。一些年纪较大的务工人员更是几乎不上网,年轻一点的一般都选择去网吧。而且,他们上网也多是以消遣娱乐为主,很少务工人员会有网上银行,对于买票、使用插件等更是不太了解。
政策支持加公益帮助 或缓解决务工人员买票难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春运期间客流量太大,有限的火车票自然格外稀缺。公众之所以格外关注务工人员买票问题,并不是刻意倾斜,而是为尽量保证人人都有均等买票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帮助务工人员购票,北京、上海铁路局试点将团体票门槛减低到6人,可以随意“组团”,只有组团超过20人时才需出示企业营业执照。除此之外,多地还加开票价便宜的“绿皮车”,方便务工人员返乡,贴心的惠民措施受到了务工人员的欢迎。
但是记者采访发现,“6人即可组团”的政策在被不少非务工人员使用,也有务工人员在抱怨找不到人组团。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政策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要真正帮助务工人员买票,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到实处。
除了政策的支持之外,公益活动也不失为可行的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呼吁,“帮农民工兄弟订张火车票吧!”在天津,有100多名年轻人发起“春运志愿者”活动,利用学习、工作之余帮助务工人员订票。在温州,“@温州高校”微博发起的“春运志愿者行动”,网友每天帮助务工人员订到几百张火车票。
专家认为,在一些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此类志愿活动应当被支持,以弥补政策实施时的不足。(陆文军 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