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和“归国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然而,这背后有两个人才“赤字”数字似乎更值得人们关注:
截至2012年底,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64万,留学回中国人员仅为109万人——出、归“赤字”超过了150万人;
2003年以来,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从不到12万增加到了接近40万,而同期中国接收外国留学生人数从不到8万增加到了不到33万——留学“逆差”每年都接近或超过4万人,最高已接近7万人。
归国人数增加 但高端人才继续“失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攀升以及欧美地区经济的持续低迷,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回中国的人数显著增加,尤其以最近5年最为明显。
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归国留学人员仅为6.93万,到2009年就急剧突破10万达到了10.83万,随后几年更是以近40%的增速提高,2010年为13.48万、2011年为18.62万、2012年为27.29万。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归国留学人员显著增加,但应看到“量”与“质”的区别,回中国的人中占不小比例的都是近年来依靠家长出资到海外读书的一般性人员,他们很难说做到了学有所长更遑论是“人才”了,真正有专长甚至在海外拿到专利的高端人才回归的并不多,甚至有加剧流失的趋势。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表示,虽然中国已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但目前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认为,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出国潮”中基本以知识精英构成的公派留学和自费留学人员目前回归的太少,而新一代以技术和资产为依托的出国人员还在大量流失。
“在世界高科技产业中心硅谷,软件公司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中有35%是华人。”王辉耀说。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总数字显示有100多万留学人员回国,但150万滞留未归的“人才赤字”更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