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31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铯137外在危害比较大
中国网: 最近新闻报道中我们听到很多专业性词语,像放射性物质碘131、铯137,很多网友对这些专业元素不太理解,它们到底对人的身体构成怎样的威胁?
陈竹舟: 碘131和铯137是两个很重要的核素,反应堆发生事故以后,特别是严重破损,就会有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出来。其中有两个标志性的核素,就是碘131和铯137比较不易出来,除了气体之外。事故当中,如果在环境中我们发现碘131和铯137,明确是核电站出来,就会怀疑它的堆芯出现问题。
现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测量到碘131和铯137,这两个核素,比如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左右,就是说放射性物质放在那儿自己半衰期,本身原子核就是自发的衰变。衰变之后量就要减少,什么时候总量减少一半,这个时间就叫半衰期。铯137半衰期比较长一点,大概将近30年。这两个东西过去在核技术应用当中使用的比较多。大家知道,过去的外照射源,水面高度的测量仪和钢水的测量仪等等,很多都是用铯137做的。碘131在医院里面用的很多,用来诊断甲状腺疾病。所以这两个东西大家平常是可以接触到的。
铯137最近用的比较少了,它本身半衰期比较长,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放射源丢了,差不多30年,那么30年减到一半,还是挺强的。碘131就很快,8天半衰期就没有了。一个半衰期减二分之一,到五个半衰期已经到了1/32,这样量就非常低了。所以现在铯137现在用的比较少。这两个东西在人体内的危害情况也不太一样。因为我不是学医的,碘131主要用在甲状腺里,会引起甲状腺疾病,也包括可能引发甲状腺癌。铯137一般分布在软组织中,它主要是放γ射线,γ射线能量比较强,穿透性比较强,所以外在危害比较大。
事故对我国目前无影响 抢购碘盐完全无必要
中国网: 刚才您也提到了甲状腺这个词,从现在的形势看,从甲状腺很容易想象到碘。从碘很容易想到盐,从盐方面咱们就不得不说最近非常疯狂的抢盐事件,也可以从中反映出恐核情绪正在蔓延。您认为抢盐有没有必要呢?很多人在做储备。
陈竹舟: 我认为应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中国网: 您给我们讲讲原理,碘到底怎么和防辐射联系起来。
陈竹舟: 碘131进入体内之后比较容易融入在甲状腺里,可以引起甲状腺疾病。举个形象的例子,像有一个教室有50个座位,你要去听课,前50个人进去就有位置,第51个人就没有位置,那么这个人就走了,不能站着听课。甲状腺疾病就是这样的,它对吸收碘就是这样,假定原来已经碘的位置已经占了,大家放射性碘进入就没有位置了,没有办法吸收。所以我们就把碘作为预防辐射。
碘也仅仅对碘131有作用,对别的没有作用。反应堆能够放射出很多放射性物质,碘131是其中一个。为什么核电厂事故要发碘片,这对预防防辐射有作用,但是碘吃多了也不是好事。碘的服用时间很重要,太早服了不起作用,会排出去,太晚服了来不及起作用,它的作用就会弱。所以这个时机要把握的比较好,比如8个小时之前。你服碘必须要在医生的监护之下做这项工作。
为什么现在中国没有必要大家抢购食盐呢?因为食盐可能含有碘,而且大家开始抢购的是含碘的碘盐。我们刚才已经分析了,这个事故对东京才产生这样的影响,对我们国家目前是没有影响的。这是从环保部、海洋局各个方面的监测数据表明的,我国到目前为止海面辐射水平还是一个正常的水平,它的东西根本没有到我们这里,特别是气象表明它是往东吹的。我们没有这些东西干吗要吃,有人还担心是不是要储备盐,将来会不会到我们这里?我们讲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不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因为放射性物质从福岛放射出来,慢慢的要到大气中吸收、扩散,最后通过输送,在大气当中再经过半衰期,然后到我们国家,距离非常远。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看烟囱排放的煤烟,刚开始看一个点非常黑,很快这个烟就扩展成很大的体积,颜色变淡,在你的视觉范围之内很快就看不到了,因为浓度太低,对人的感光不起作用。我们和福岛距离是一千公里,所以到我们这里时是微乎其微了,我们不能说没有,肯定是很小。
今天我听一个同事告诉我,台湾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有一个估计,已经见报了。他把福岛的核电厂的反应堆的放射性容量假设确定为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三倍,它做了在最坏情况下的估算,最后给出公众一个建议,对台湾公众健康应该是没有影响的。这个结论对我们一样适合,那么你吃碘片或者碘盐也是不需要的,大家也用不着抢这些东西。
放射性物质冲刷入海只能影响附近海域
中国网: 刚才我们说到风向,很多人都在关注风向的问题。我们和日本是以海相隔,到底海洋对于核辐射的传播有利还是有弊?
陈竹舟: 事故发生以后,就把放射性释放到大气中,它首先近距离是在大气中传播,一是输送,随风走,风把它送走。还有一个是大气有扩散,像分子扩散,我们看烟本来是一点,后来体积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就等于把它稀释了。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我们通常叫沉积。沉积可以有很多因素,比如由于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也要往下掉,甚至平常看到灰尘最后会不断的往下掉。掉下来的过程就把气体中的放射性物质稀释了。
放射性衰变也使它稀释,比如碘131在8天就衰变。还有沉积中很重要的因素降水,将雨降水就会把它带到地上来,我们平常说在家里要喷水,空气中有尘,本水,水就把它带下来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大家说这个东西会不会到我们国家来,如果来了这个过程当中有稀释作用、沉积、下降等等作用都使它变小。
但是引起一个问题,就是对海洋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很明确,现在的事故不是向海洋释放放射性物质,要切断。现在明显是向大气放,但是在近距离的沉降,就在海边,而且风是往海上吹,因此沉降也好,降水也好,在近距离肯定要把放射性物质冲刷到海水中,这样就引起海水有部分污染。但这个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它只能影响附近海域。但是到我们这里,海洋输送就很远了,应该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中国网: 现在很多警惕性很高的网友已经开始不吃海鲜食物,就目前的形势,我们还没有这个必要。
陈竹舟: 对。将来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我们要关注日本那边的海洋生物。比如进口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必要进行检测,如果它是来自污染区的海域,那么我们是要进行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