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两会看中国未来走向

2012-03-14 19:43:3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股动力已经积蓄: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以更周密系统的顶层设计攻坚克难

“今天我首先来谈谈改革,这也是很多记者让我回答的问题。”9日下午3时,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厉以宁第一个发言,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经济好比人的身体。”厉以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宏观政策的调整是通过外力对经济起作用,就如同人生病了靠吃药来恢复。而改革是让经济这一“肌体”依靠制度制约,具有内部调整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从外生转变为内生,改革解决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厉以宁将身体向话筒靠了靠。

此前6天,厉以宁委员刚到政协大会报到时,就对记者这样表达对改革的关注:“改革不能到此为止,否则前功尽弃。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

和厉以宁委员一样,两会期间,改革成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触及面最广的话题之一。

“现在评审太多,比如科技项目、建设项目、人才计划、某些奖励……大家都把心思花在争取项目上了,很累,也容易形成不良风气。”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呼吁,“大学很希望推进改革,改变资源配置方式,让大学真正安静下来,教书育人做学问。”

“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搞项目,一些中央部门忙着批项目,这干扰了政府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大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确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委员在讨论中有感而发。

……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支撑中国发展奇迹的根本动力。今天,已过而立之年的改革,为何再掀热议?

“当前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诉求期待更高,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需要改革去克服,抓住机遇赢得发展更需要改革提供新动力。”吴焰委员认为,关注改革是好事,通过关注凝聚起人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共识,积蓄力量,正是改革再出发的动力所在。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有了继续推进改革的共识,但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代表委员认为,当前改革面临三重困境:协调利益分配难、推动政策落实难、很多问题久拖不决且矛盾重重。

中国正面临双重转型:既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现代化社会,同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两个转型叠加在一起,而且第二个转型在世界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可循。“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中国改革的艰巨性。”厉以宁说。

改革开放初期,发动一项改革往往能找到普遍受益点。“现在这个点很难找。”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当时存量动不了动增量,现在增量和存量是联动的,怎样对待既得利益是改革的难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青花瓷龙亮相江西景德镇

明星脸部合成照迷倒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