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老灾窝变成了大粮仓——安徽淮北粮乡见闻

2012-11-02 10:51:4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金秋时节,安徽省怀远县大河湾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30余台农机正在十万亩田地里轰鸣耕作。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70岁的易允太是土生土长的大河湾人,他告诉记者,大河湾的收成是淮北乃至中部平原收成的晴雨表。

易允太口中的大河湾地势特殊,内接淮河大堤,外连淮北平原,十万亩河滩地势低洼。过去这片土地饱受洪水的肆虐,收成完全“看天收”,是出了名的“老灾窝”。在治淮工程的推进下,尤其是2006年国家投巨资在这里建成进、退洪闸,并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形成庞大的排灌系统。从此,不但改善了大河湾群众的生产条件,还保证了淮北平原7000平方公里灌区的用水,灾难之湾变成了幸福之湾。

“以前一发大水,一季庄稼就白忙活了。自从建了进退洪闸,真是有保障了。”易允太用手指向前方的土地,“而且政府教我们科学种田、机械化耕作,我家十几亩地原来全家老小齐上阵要半个月才能收完,现在一个人只要三四天就把活干完了,而且地耕得更匀收成更好了,这已经是第九年增产了。”

谈起大河湾连续多年的大丰收,怀远县农委副主任童有林感慨颇深,“近年,中央和省里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等行动,种田的方法越来越科学,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据介绍,怀远县地处淮河中游,全县耕地总面积221.7万亩,是传统农业大县,已连续七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荣誉。

“从靠经验到靠科学,良种良法才有好收成嘛。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统一供种,目前,怀远地区小麦和水稻的良种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童有林解释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本普及后,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养分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农田养分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明显提高,田管更加具有针对性。粮食自然大增产了。”

“以前都是靠天收,现在科学技术‘跑过老天’了,抢收抢种根本不是问题。”32岁的怀远县魏庄村村民胡鑫之前在浙江服装厂打工,受到家乡农业大发展的影响,2009年回到家中,现在个人拥有7台农机,“科学种田就是不一样,节约成本啊,以小麦为例,以前手撒播种时,难免手缝会漏种子,一亩地需要播种35斤,现在机械播种精确性提高了,每亩地只需要25斤种子,而且产量和质量都更高了。”

“原来亩产最高八九百斤,现在能达到650公斤。易允太告诉记者,看见粮食逐年增产,乡亲们越干越有劲。“地是农民的根,看到收成好,那心里高兴啊。”

谈及未来粮食增产的空间,童有林信心十足地说:“还有增长空间呢,我们正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壮大,粮食产量在下个阶段肯定有进一步的提升。”

精彩热图

万圣节:荧屏上经典"女鬼"

被皇帝爱到骨子里的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