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怎么建”、“地怎么管”、“钱从哪儿来”,受到多层次回应——
要用“人”串起新型城镇化的点和面
12月中旬,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召开的首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绘制了蓝图。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大战略,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学界关注较多的是此次会议对“城怎么建”、“地怎么管”、“钱从哪儿来”等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土地财政困局如何破解?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而危及粮食安全?如何通过城镇化缩小收入差距?围绕这些问题,学界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主要任务、发展路径、空间布局、产业支撑、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人口转移、城市住房、生态保护、行政区划设置以及移居人口的就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研究。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聚集于城市,是为了活着;而居留于城市,则是为了活得更好。”学界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用“人”串起新型城镇化的点和面,“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有学者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基础,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核心,进行科学的制度规划和设计。重点推进以下方面的制度变革:一是改变用地指标分配机制,推进土地与户籍联动改革。二是调整既得利益结构,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回归城镇化主体。三是改变体制换粮断奶,将地方政府拔出卖地财政陷阱。四是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布局和特大城市发展模式。五是科学规划人口市民化进度,改变目前“只要土地不要人”的现状。
“新型城镇化需要改变体制上的缺陷”、“信息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引擎”、“城镇化要走出‘围城’困境”、“中国城镇化建设要避免‘造城运动’,防止城市低水平扩张”,这些都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统筹策划:本刊编辑部;撰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王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