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刚刚结束的深圳市外来青工文体节上了解到,为保障在深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近年来深圳市每年用于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的资金超过一千万元,初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产品丰富、服务优质、保障到位”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圳市持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约为900万,如何较好地引导、解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从2004年起,深圳开始把服务农民工作为社会文化工作重点,于2005年创办了深圳市外来青工文化节;2006年初提出开展实施“外来工文化服务工程”,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2007年开始全面推进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
在建设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深圳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承办等社会化运作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中来,实现了农民工文化服务的规范化与专业化,走出了一条新路。目前已形成了专门的农民工图书馆、厂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和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点、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厂区服务点与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相结合的农民工文化服务阵地网络;初步形成了一个集学习、娱乐、信息咨询、素质教育、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打造的“外来青工文体节”、农民工图书馆和文化素质培训等成为闻名全国的农民工服务品牌。
“如今,我们农民工在深圳可选择参与的文化项目越来越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家园意识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烈了。”不少农民工的感受十分深刻。作为公益性文化项目,深圳市区两级财政用于农民工服务工程的经费每年均不少于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