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童年:逃难经历,成为烙印
晨报:三毛生于乱世,幼年又几经流离,您与她共同度过了你们的童年时代,那时的三毛是什么样的?您对童年时代的印象是什么?而给您和三毛留下最深印记的又是什么呢?
陈田心:我比三毛大3岁。我在上海出生,三毛在重庆出生,父亲与伯父在重庆时都做律师,所以抗战后回到南京就开律师事务所。那时南京的夏天非常热,我和三毛都会躲到教会受洗池边,一起吃马头牌的棒冰。冬天下雪的时候,我和三毛以为雪可以存到夏天,便把雪放进铁罐子埋在山洞里,但到了夏天挖出来才发现,雪已化成了水,铁罐子也生锈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日本人丢炸弹,当时妈妈抱着三毛、拉着我往防空洞里挤,里面都是人,有的人就因为没躲进去就被炸死了。三毛跟我一样,对小时候逃难的事记得特别清楚。
晨报:童年的三毛就开始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了吗?
陈田心:因为战乱,我爸爸二十几岁就和我伯父带着祖母及一家老小,到处搬来搬去。1948年我们家和伯父家搬到了台湾,刚开始住在建国北路与松江路附近。三毛曾在她的作品中提到那时的建国北路有一家书店,是她寄托精神的地方。我们长大后,我爸买了合江街、中兴法商学院旁的房子。我还记得当时巷口有个杂货店,后来三毛成名了,那个杂货店老板的孩子还来与我们相认。我记得,三毛上小学时只上半天课,中午便会给我送饭,那时的她就不肯循规蹈矩,她曾表示不愿意再去上学。其实在更小的时候,她已经比别的孩子思考的更多了。
三毛从小就拒绝一切循规蹈矩的事情,一个学期天天上课,对她来说太累、太无聊了,于是她决定从此不再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