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作家富豪榜”日前又出炉,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位列第二合情合理,但其余位列前十的作家要么是写童话的,要么是写青春文学的,难觅纯文学作家。
这份榜单应该更名为中国通俗文学或商业文学富豪排行榜,除了因为大奖而一夜暴富的莫言,纯文学作家的集体式微正是当下中国的文学现实——众多纯文学作家根本不能从写作中得到太多的经济收益,很多作家必须靠其他职业养活自己,每月收入或仅够糊口。这可不是耸人听闻,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目前纯文学刊物稿费大多每千字100元至200元,最高的也就300元至500元,试想一部一万字短篇小说收入也就1000元至5000元,而一名作家要在各大刊物上发表作品大多需经过3至6个月的漫长等待,期间的生活用度,岂能是依靠区区稿费就能满足?并且,熬过数月之后,作品还经常不被采用。毫不夸张地说,纯文学写作早已沦为中国真正“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
中国文学的边缘、小众其实与回报极度不成比例有相当关系,它让很多出色的极具天赋的写作者远离了文学,而坚守者就必须靠毅力、野心和其他工作艰难维持自己的写作梦想。写作既如此清苦,很多写作者写得不自由、不舒心,读者又怎么会买账?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中国文学的恶性循环,造成了难以言说的文学困局。
对比国外,像英国的麦克尤恩这样的纯文学作家亦是各大销售榜单的领跑者,相对闲适优渥的生活总能保证他全身心投入写作并不断出产佳作;而欧洲很多年轻作家大多依靠一些民间基金会的资助认真写下去,稿费相比中国半个世纪不变的“白菜价”也高出很多,哪会像中国的同行们这么捉襟见肘?当然,相当一部分中国纯文学作家目前生活在作协的体制之内,写作和生活都有保障,但更要看到,很多专业作家就算是吃稿费也很难大富大贵,一旦“触电”还随时面临被拖欠、被欺骗等种种窘境,根本无法与商业写作相提并论。
连续举办7届的“作家富豪榜”大概只有一个功效:充分折射中国纯文学的窘境而非帮助提升了纯文学的境遇。很多人把责任推给作家:你们凭什么就写不出叫好又叫座的大作呢?某种程度上,作家确实需要反躬自省,但纯文学创作必须有一个严肃的前提:往往与公众期待、大众趣味审慎保持距离,比如先锋文学或实验文学,不能因为读者一时看不懂、不爱看就一棒子打死,说它“没价值”,试想当年曹雪芹苦心孤诣撰写《红楼梦》、福克纳于无人问津之际仍然埋头构建恢弘的约克拿帕塔法世系,若没有牺牲精神,哪有传世巨作?这些作家,心中哪有什么“作家富豪榜”?——当一切都以商业标准、金钱多寡来衡量,这并非上榜作家们的荣耀,只能是文学和时代的悲哀!连办七届的“作家富豪榜”充满了刺鼻的商业喧嚣,我们理应高声质疑甚至严词拒绝,除非,它的创建者有足够的底气拿出胆识和魄力,帮助各大文学刊物改变颓势,帮助改善纯文学写作的惨淡现状。
但真正的纯文学写作者们并不忌惮物质的窘困,因为金钱的多寡无关诗歌优劣,无关小说好坏;若太多和太少的金钱都或多或少伤害了写作,适度才是合理的。必须厘清的是,我们应该忘掉富豪榜这些炒作和喧嚣,真正给当下的纯文学写作给予关注和重视;在一个文学依然小众并且以小众为其主要特征的年代,纯文学作家的“凄惨”境况不该成为主流,否则,我们的主流,只会是那些肤浅时尚泡沫与通俗作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大国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