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
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田理) 在营口大石桥经常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演出团体。他们平均年龄50岁以上,着装统一,演出的节目种类繁多且都是自编自导。无论在哪里演出,都会引发当地百姓的交手称赞。要说这个团队可不简单,虽然经常在田间地头演出,但名声却早已传遍中华大地,他们就是老年志愿者梦想宣传队。
老年志愿者梦想宣传队成立于2000年,有老年志愿者队员300余人,最大年龄81岁,队员们全都是来自大石桥后砬山村勤劳朴实的农民。在休闲、娱乐、创作、演出中,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团结奉献、促进和谐。春夏秋冬,十余个寒暑,“老年志愿者梦想宣传队”从城镇到乡村,从舞台到地头,从兵站、消防队到敬老院,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到森林防火,内容很杂,却都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2008年4月,他们还以《红高粮组合》的名义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一曲《辣妹子》乡村小调更是引得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宣传队成员郑素贤回忆那次演出时说:观众们对我们的热情并不是我们日近黄昏的体态,也不是我们笨拙的舞姿,而是我们对党、对社会、对生活的热爱和我们永不言败的激情,给观众带来了喜悦和希望。
此外,为了配合社区的工作需要,他们创编了百余个脍炙人口的小段子、小快板、小曲目进行宣传。他们说的是大实话,唱的是幽默曲,管的是实际事,快乐着身边人。看过他们演出的村民说:“咱在家门口,看到宣传队演咱自己的事,心里甭提多乐呵了!”
除了演出外,梦想宣传队还经常到广场、公园等地去教大秧歌,排舞、健身操。每到傍晚,就有其他百姓加入其中,如今,光是健身队成员就已发展到300余人。
郑素贤说,老年志愿者梦想宣传队在十几年的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大石桥市委的大力支持,“他们帮我们定场地,买服装,随时帮我们排忧解难。领导的默默支持,使我们感到党是我们的主心骨,社区是我们温暖的大家庭。”
农民富了,但是农民的精神生活却没有随之“富”起来。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近年来,大石桥市委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工作力度,为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不懈的努力着。
为解决村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大石桥市委在253个村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屋,每个村都标配图书1500册,光碟100张,书柜3套,书桌2张,椅子6把,电视机1台,DVD一台。图书品种涉及种养、保健、文学、艺术等方面,村民如有需求,直接就可拿起书本自学成才。
此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是大石桥建设农村文化的亮点之一。大石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各村广播电视及通讯设施,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农村辐射,使农村文化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其中在后砬山村投入20万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开展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试点工作,每周分类别组织群众收看,促进农民向知识型、专业型转变。
同时,大石桥还有着13支基层电影放映队,每镇拥有1—2名放映员,每年放映电影3000余场,受众人次超过百万。
据悉,大石桥市文体局机关及所属10个单位拥有500余名工作人员;广播电视台机关及所属基层单位拥有400余名工作人员;报社和网络中心拥有31名工作人员;书画院拥有国家级会员25人,省级会员63人。17个镇区有专业宣传文化干部70余人。253个村,村村都有一名专兼职文化干部。有380多支农村文艺队伍、1500余名文艺骨干。有65个民办艺校,有近万名学员。
“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耍钱,三个月干闲。”在过去,这句顺口溜曾经是大石桥部分地区农民生活的缩影。如今,随着大石桥农村文化建设日益完善,这样的现象也悄然发生改变。乡风文明了,治安稳定了,农民将所有闲暇时间都用来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文化生活“富”起来的喜悦……
来源:东北新闻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