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剧院的瑰丽造型
大剧院的“铸钢结构”
大剧院的斜梁斜柱
“双手环抱”式观众席 广州大剧院供图
夜幕下的大剧院 广州大剧院供图
说起广州的新地标性建筑,不得不首提的就是广州大剧院了。这座出自国际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之手,又有全球顶级声学大师配合设计的建筑,历时4年半精心建设,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或许你见过它的造型,或许你感受过观演的震撼效果,但那些背后的故事,期间的小曲折,无疑为这座冰冷的建筑涂上感情的色彩。设计的力量有多大,设计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创意周刊》采访了项目代建单位———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余穗瑶,为我们揭晓大剧院背后的有趣故事。
“这是一件艺术品”
被人们称为“圆润双砾”的广州大剧院,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其主体建筑为黑白灰色调的“双砾”。如此现代前卫,是因为该建筑出自世界著名设计师、有建筑“女魔头”之称的扎哈哈迪德之手。这是她首次如此大型的建筑设计的完成,也是她在广州的第一件作品。
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建筑的结构特点,外围护结构强烈的凹进凸出的不规则折面和内部大跨度、大悬挑、倾斜的剪力墙柱形成复杂的不规则建筑空间。其不规则、不对称的结构为大剧院带来不少趣事:作为公共空间的清水混凝土架空层“还地于民”的做法吸引了不少游人,剧院中全部是斜梁斜板的设计却大大冲击了习惯“方方正正”建筑的人们。余穗瑶说:“曾有老人家跟我说:‘怎么在这里会觉得晕呢?’,有可能因为架空层斜柱造成的错觉。”老人家的直接反应让人忍俊不禁。而地面与斜柱间最大的倾斜角度达到78度。这种挑战人惯有思维模式的设计,需要慢慢去欣赏。
余穗瑶介绍,“设计师曾经说过,‘斜柱就是我们的风格之一,是需要人们去品味和接受的过程。’对于扎哈来说,越难理解,越难接受的即是她的风格与特色。她在设计上注重空间和整体的效果,她把整个建筑设计都当做是一件艺术品来雕琢。”
“每一次看都不一样”
点、线、面都能带来无穷想象的广州大剧院,可以说是“每次看都不一样”,可是这种效果来之不易:
建筑结构特立独行的大剧院采用的是“铸钢结构”———三向斜交折板式网壳,就有64个面,47个转角,每一个钢件都是分段铸造再运到现场拼接,每一个节点从制造、安装均要在空中准确三维定位,目前国内对如此复杂的钢结构还没有规范可循,因而,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建设者都只能摸索着进行。5000多块玻璃和75000块石材,大小相同,可形状却各异,让人咋舌。
余穗瑶介绍道:“对于参与这个项目管理和建设的团队来说,广州大剧院是他们公认的,遇到过的最难的一个项目,比如说我们采用清水混凝土来作为建筑装饰主要材料,清水混凝土对建筑工艺要求非常严格,我们为了达到整体效果的协调,对这个单项就研究了有半年的时间。为了克服解决大剧院项目技术问题,我们进行各类研讨不少于150次,因为我们想追求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最完美。”而最后,广州大剧院完成的效果基本与设计概念一样,这不得不说又是一大创举。
这个外形简洁、内藏玄机的建筑,为观赏者们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多数摄影爱好者表示,每次来到广州大剧院看到的都不一样,每次都能拍出让人惊喜的效果。
“它将是中国最好的剧院”
最完美的建筑设计,同样要求最完美的视听效果结合。有专家做过这样的比较:悉尼大剧院是一流的建筑,但不是一流的剧院,法国巴士底大剧院是一流的剧院,但不是一流的建筑。广州大剧院是完美的:既是一流的建筑也是一流的剧院,但是如何做到“两全其美”?除了出色的建筑设计外,全球顶级声学大师,迄今唯一活跃在设计界的声学界最高奖“塞宾奖”得主———马歇尔,捧出了他酝酿20多年的一个新理念:“双手环抱”式看台。以前大多数剧场,都采用马蹄形、方形或矩形等形状的观众席,广州大剧院却采用全球首创的不规则的“环抱形”。“双手环抱”即观众厅池座两侧的升起部分和楼座挑台交错重叠,看台犹如“双手环抱”。余穗瑶表示,从试唱检验的效果和专家们的评价来看,广州大剧院的演出效果,足以与世界第一流的大剧院相媲美。
“双手环抱”式是马歇尔梦想了二十多年的一个创想,广州大剧院不规则的形状正好让它有了用武之地。对马歇尔来说,设计大剧院承载了他最大的梦想,接触到这个充满创意的建筑后,让他非常兴奋。他对广州大剧院的设计非常重视,尽管今年已经78岁了,但他还是为了这个项目4次前来广州。“马歇尔大师自己非常喜欢大剧院,他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创意作品,而且,他也非常高兴能参与到设计中来。”余穗瑶还透露,年底马歇尔可能会再次莅临广州这座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建筑。
空间灵活变化
“大砾石”是大剧院主体大剧场,而“小砾石”则是由400座构成的多功能剧场。这个多功能厅具有独立的辅助及后台设施,兼顾室内乐、小型话剧、曲艺、新闻发布和演员排练等多功能使用要求,还可以放映小型电影,举行时装表演等。该厅的舞台、布景、观众座位等都能移动,并可作为“黑匣子”实验剧场。其空间变化可谓灵动。余穗瑶介绍说,三个排练厅的设计手法是相同的,但是效果却完全不一样,“我们希望大剧院的各个场所不仅仅是满足功能的地方,更是值得欣赏的场所。”
建成之后的大剧院还配备有空中餐厅,余穗瑶表示:“虽然空中餐厅有三层,但是面积不大,主要是通过空间的特殊变化形成的,使得空间更灵活,拥有延伸性,引人遐想。”
环保先行
广州大剧院在设计上不仅注重外观造型,也注重环保和节能。余穗瑶介绍,大剧院的环保节能体现在细节处,而最大的环保节能就体现在空间的延续性,比如说架空层空间的有效利用,可以成为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不仅如此,大剧院还有效整合珠江新城的地理空间资源。大剧院自身拥有两百多个停车位,但对于一个人流量大的剧院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大剧院与不远处的停车场协议将两者的停车场相互共享,有效整合珠江新城现有的资源,达到空间的延续和利用。
再者,大剧院的外表采用的是“虹吸排水”系统,这与一般的排水系统先统一收集再集中排放不一样,大剧院表层的石材具有四层结构:防水、保温、隔热和装饰效果,这是一种开放性的石材安装工艺,通过石材间缝收集雨水,随时收集、排放,更清洁。而在剧场内部顶端,疏密有致地安装了4000多盏LED灯,这些灯都具有环保节能功效,当亮灯起来,犹如满布繁星的苍穹,不仅使观众得到全新的美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也节省了不少能源。
“大都市要有自己的大剧院”,广州大剧院作为百年一遇的文化建筑,体现的是广州的文化底蕴,现在与未来,它都将是广州的文化标杆。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