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歌剧院中层以上干部在院长俞峰、党委书记柏玉华的组织下,集中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结合今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中央歌剧院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大家谈了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为中直院团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指明了方向。
近两年来,中央歌剧院在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和文化部党组要求,结合剧院实际,在艺术生产方式、演出市场拓展、人事聘用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剧院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增强自主经营意识和能力
自2009年9月中央歌剧院举办首届国际歌剧季以来,至今已连续推出了10台23场不同风格的歌剧及歌剧音乐会。国际歌剧季的举办,使剧院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来料加工”的演出方式,朝着自主生产、打造歌剧品牌,自觉进行市场推广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央歌剧院在以往国家院团建设的专业分工中更多担负了借鉴、引进、推介世界经典歌剧的任务。由此给观众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中央歌剧院只演西洋戏,不演民族歌剧。
为此,俞峰多次组织院领导班子成员分析研究剧院在创作、演出方面的定位,确定了“洋为中用、土洋并举”的方针,发挥剧院西洋唱法的优势,着力创作、演出、推广能够通行世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
为此,剧院力克难关,将在舞台上沉寂了32年的中国首部新歌剧《白毛女》重现人民大会堂。剧院没有简单重复原版《白毛女》的演出方式,而是发挥剧院西洋歌剧唱法的优势,在乐队演奏中采取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方式,在音乐表现、舞台布景、服装设计上,既突出民族特色,又赋予其时代色彩,大大增强了这部民族歌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乐界及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改变单一的传统歌剧剧场演出模式,吸引更多观众观看歌剧,中央歌剧院积极思考和探索歌剧面向大众演出的新模式。2009年8月,借奥运会举办之机,剧院与北京市演出公司合作,在国家体育场上演了两场张艺谋导演的鸟巢版景观歌剧《图兰朵》,吸引了8万观众走进鸟巢欣赏歌剧。今年3月下旬,中央歌剧院再度与北京市演出公司合作,在台湾台中洲际棒球场连演两场鸟巢版歌剧《图兰朵》,3万名台湾观众进场观看。
尽管这类景观歌剧演出方式的音乐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由于其崭新的景观歌剧演出观念,以及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技术手法的综合应用,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创造了演出4场观众达11万人次的超常纪录,为实现歌剧的普及演出辟出一条新路。
为充分发挥歌剧在社会文化生活和国际交往中的功能和作用,剧院及时调整了剧目创作演出指导思想,确定了多中选优、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创作、演出原则,并细分为5种类型:实验型,可在小范围演出,旨在培养剧院演员驾驭多种类型、风格、流派的歌剧剧目能力,提升歌剧演员综合职业素质,也满足社会定向群体探索、教育、研究、欣赏需求;唯美型,主要定位在知识阶层范围演出,满足部分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消费能力的观众群体的欣赏需求;大众型,如都市歌剧、小剧场歌剧、武侠剧,更多体现市民文化、乡村风情,雅俗共赏;国际型,不完全考虑市场,但是具有国际水平,可以用作国际交流演出的作品;创新型,包括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的原创作品,重点是现实题材,面向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观众,争取政府重点扶持。
精心组织、推广原创作品
今年4月2日,中央歌剧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绿色畅想》大型环保综艺晚会。这台晚会不仅为剧院赢得了声誉,展现出剧院独立创意、制作综合性晚会的雄厚实力,更因为其晚会的主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政府和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使其远远超出音乐会本身的意义。
5月25日,在广东举行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中央歌剧院的《霸王别姬》荣获第13届文华大奖。这是剧院自1992年《马可·波罗》荣获第2届文华大奖之后,再次捧得文华大奖。继《霸王别姬》获奖后,中央歌剧院新创作的《热瓦普恋歌》8月14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这是剧院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组织排演的又一部新作。
此外,继2008年携《图兰朵》赴埃及歌剧院成功演出后,今年5月上旬,应叙利亚国家歌剧院邀请,中央歌剧院再度携《图兰朵》赴叙利亚。这次交流演出被列为2010年中叙两国政府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用世界文化品牌传播中国文化精髓,是中央歌剧院力推这部中国题材的世界经典歌剧走出国门的重要因素。为此,剧院在艺术处理上,着力突出中国色彩,力图使观众欣赏到原汁原味、具有中国文化精髓的世界经典歌剧作品。
围绕歌剧艺术的发展需求,中央歌剧院近年来在用人机制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从2008年开始,剧院基本停止接收编制内人员,转而实行以聘任制为主体的用人制度和岗人一体的分配制度。从实施情况看,聘任制对剧院选人、用人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剧院的活力明显增强。剧院还建立了以项目运作为载体的高端人才引入机制,并设立了艺术产业部,面向全国招聘高端经营人才。艺术产业部采用人才带动项目、项目检验人才的运作方式,为剧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