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县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1887年诞生于福州城内南后街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过继给叔父林孝颖(可珊)。
1901年,15岁的林觉民考入全闽大学堂。此时,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饱受煎熬的岁月,林觉民努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课余时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
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就读于庆应大学文科。这是一所由日本民主革命先知福泽谕吉创办的著名大学。林觉民与同志“僦于一庐”居住东京“田野居”。留学不久他即加入了同盟会,与黄花岗烈士福建十杰之首的林文(状元林鸿年之孙)、林尹民(族弟)合称“三林”。在这个藏龙卧虎风云际会之地,林觉民与立宪保皇党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写了《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并翻译了英国小说《莫那国犯人》。他翻译的《六国宪法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1910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内部笼罩着一种失败主义情绪,是年11月,槟榔屿会议上,孙中山制定了于翌年在广州起义的计划,并电令在日留学生、华侨倾巢出动。当林觉民到达香港跑马地统筹部机关时,黄兴喜不自禁地说道:“意洞来,天助我也,运筹帏幄,何可一日无君。”当即命林觉民回闽布置福建响应广州起义之事,并嘱快去快回,多带闽籍人来广州聚义。
辛亥年(1911)4月27日早,林觉民与战友林文等人编入黄兴统率的第一路选锋队。当日黄昏,林觉民偕林文、方声洞等人随黄兴直扑两广总督署。署内不见张鸣岐,革命党人遂犁庭扫穴,将督署付之一炬。当队伍退出东辕门时,迎面与大队清军展开血战,肉博中林觉民负伤被擒。后广州天字码头就义,年仅24岁。
来源:央视国际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