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疆三地州发展注入新动力——《南疆三地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解读
南疆三地州是我区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1月5日,自治区召开的南疆三地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实施了《南疆三地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从全国层面重点扶持南疆三地州的快速发展。
这个《规划》有哪些亮点?实施后将给南疆三地州各族群众的生活带来哪些质的变化?近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赵国明,为读者详细解读《规划》。
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
在南疆三地州所辖24个县(市)中,19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5个为扶贫开发比照县(市)。按新的扶贫标准,南疆三地州还有266万名扶贫对象,贫困发生率达55%以上,还有64万农牧民居住在海拔1500米—4800米的偏远深山区、石山区,大部分地处沙漠边缘的贫困村,是我区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赵国明说,南疆三地州能否脱贫致富,直接关系到我区能否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因此,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提高片区整体水平,逐步消除贫困现象,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800元,超过万元,确保各族群众迈进小康社会。
《规划》还从水、电、路、气、房和环境工程改善等方面对加快南疆三地州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重点加快建成一批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基本解决南疆三地州饮水安全问题;构建与疆内、内地和周边国家紧密联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口岸现代物流体系;扩大电网覆盖面,形成稳定、完善的电源电网新格局。
亮点:构架城镇发展新空间
“南疆三地州片区是全疆沿边城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疆城镇空间总体结构的重要支撑,该片区空间布局以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功能定位为基础,形成‘一核’、‘两轴’、‘三组群’、‘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赵国明说,这一空间布局也是《规划》的最大亮点。
根据《规划》,南疆三地州将以大喀什市(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为核心,以沿喀—和铁路和314国道为两条城镇发展轴,串联、整合南疆三地州主要城镇,形成喀什-阿图什、和田-墨玉-洛浦、莎车三个城镇组群,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极,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而这种城镇组群将会改变过去南疆三地州的城市化格局。据了解,目前南疆三地州的城市格局主要是由工业化聚集造成的城市格局,是从行政管理角度设置的城市,而城镇群的建立将进一步拉近城镇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各城镇间的交流和发展。
功能:增强本地造血能力
《规划》还将南疆三地州片区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城镇化地区、高效节水农业生态发展区、生态环境恢复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四个功能区是依据南疆三地州现有发展情况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其面临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设定的。
“《规划》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将为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赵国明说。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规划》还注重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纺织工业、建材工业、民族特色清真食品工业、民族特色手工业、维药产业、进出口加工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体系和支柱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