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吾塔木乡库尔贵村富民安居小二楼
素有“华夏第一大县”美称的若羌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具备优越的红枣种植条件。根据自治区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建设优质林果基地的战略部署,若羌县从以棉花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逐步走向以枣树种植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的发展道路。
截止2011年,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年产红枣4.67万吨,若羌县按照绿色红枣、有机红枣生产要求,全面推进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建设,完成了3亩绿色认证、3.9万亩有机认证工作,建成科普惠农万亩红枣示范基地、国际(若羌)富硒红枣产业科技园。
目前,若羌县已拥有楼兰果业、羌都枣业、好想你枣业等20余家红枣产业化企业,拥有红枣专业合作社18家,红枣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相衔接的机制。
若羌县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全面加大红枣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在红枣精加工的基础上,加快红枣深加工发展进程,研发出红枣多糖、富硒红枣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符合消费者养生需求的红枣系列产品。
目前,全县种植红枣面积累计已达22万亩,2011年红枣产量4.67万吨。在红枣产业的拉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216元增加到2011年的17080.16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记者从若羌县委书记郝建民处了解到,在倡导红枣种植的初期,很多农民并不接受红枣种植,通过县委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专家在技术上的科普培训,各级干部每年拿出两个月的工资给枣农买枣苗,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如何种植、如何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种植枣树的积极性,农民从原本不支持种植红枣的态度逐渐转变为家家户户种植红枣,支持红枣产业发展,红枣产业已经成为若羌县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
枣农陈国治在库尔贵村红枣科技示范基地里有16亩地,亩产红枣700——800公斤,到2011年,每亩收入达2万元左右,依靠枣树种植,年收入达40余万元,他家的红枣远销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内地一线城市。通过枣树种植,他家住起了村里富民安居的小二楼,在县里也买了楼房,有了自家的车。谈到现在的生活,陈国治说“政府的政策好,房子有补贴,孩子上学也免费,通过种红枣,增加了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现在的生活让我觉得很幸福、很满足”。
若羌县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在全国率先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政策,学前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7.97%。
近年来,若羌县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红枣名县、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战略,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财政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90.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保持20%以上的增速、达到1.7万元,连续三年位居西部十二省区首位。预计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9%,达到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万元。(记者 毛卫华 实习记者 丁梅)
实习编辑: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