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夕阳西下,当笔者来到新疆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滨河社区时,天已渐晚,社区门前广场上灯火通明,喧闹的人群正在开展文体活动,走进农家书屋,隐隐约约看见灯光下有人在聚精会神地整理书架,仔细看看她就是共青团农场滨河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张丽梅、2012年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获得者。
要当一名称职的图书管理员
今年40出头的张丽梅在共青团农场滨河社区几乎无人不知,大伙都亲切地称她是“巾帼女能人”。2010年,刚走上图书管理员岗位时她手忙脚乱地帮借阅者寻找图书时才感觉这项工作不简单,自己缺乏的图书管理知识太多了。她暗下决心,一定当一名称职的图书管理员
为了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张丽梅平时做到“三勤”。勤推荐:书屋新配置书籍,都及时进行新书推荐,使职工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借阅到最满意、最需要的书。勤整理:开架借阅容易出现乱架现象,张丽梅和总是尽快把归还的图书还到书架,并及时整理,方便借阅。勤询问:张丽梅和善于观察,从借阅者的面部表情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从职工群众所借图书的类型分析其的阅读倾向,从职工群众的言谈中了解大家的阅读要求,同时她对职工群众的询问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
勤于思考的张丽梅还通过组织读者座谈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评选读者之星等活动,有效的激发了职工群众读书用书的热情,农家书屋借阅量逐年攀升,育人效应日益彰显,切实解决了职工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职工群众好习惯,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读书看报取真经。”这首该场滨河社区职工群众自创的顺口溜,生动地道出了张丽梅管理的农家书屋给大伙带来的欣喜变化。
在工作期间,张丽梅每天会早早准备好茶水,等待职工群众上门借阅书籍。“我知道团场老百姓‘读书难’,特别是找农业实用技术书看更不容易。”张丽梅说:“每天来书屋读书的老百姓比较多,看到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心里特别欣慰”
让农家书屋成为大伙的“精神乐园”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方便职工群众借阅,张丽梅对农家书屋所有书籍进行进行微机管理,在微机上进行借还登记。她还为书屋制定了合理的借阅时间,全开架借阅,周一到周五安排指定借阅时间,实行周六、周日全天候开放,满足职工群众的读书愿望,也确保了职工群众到农家书屋的阅览率。
为满足读者需求,张丽梅农家书屋设立了“读者需求簿”,及时征询借阅者的意见,了解最受读者欢迎的是哪类图书,现在最想看的是哪些图书,保证图书能得到他们的喜爱;了解出版社的发行信息,保证购买的图书能反映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符合时代要求。除了上级配发的图书外,张丽梅还拾遗补缺,订阅一部分职工群众喜爱的图书,并及时做好图书的剔旧工作,共踢旧书、复本等700余册,使藏书质量得到提高。
每年在学生假期期间,张丽梅还牵头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书屋和家长之间的牵线搭桥作用,通过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让学生利用假期的方便时间,在农家书屋读书的同时给家长们借阅所需的图书,读完再由学生归还书屋。这样,既营造了家庭的书香氛围,又与学校、社区、家庭进行了联动,共织读书网络,农家书屋成为大伙的“精神乐园”。
让农家书屋成为大伙的“致富宝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张丽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该场滨河社区农家书屋的职能不断得到凸显,书屋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源头活水。通过在“农家书屋”中的学习,涌现出了一批学习型职工,一批“活字典”,一批“土专家”。
被该场职工群众亲切誉为“猪倌”的王巧玲,听说滨河社区办了农家书屋,如获至宝,她在养猪过程一遇到难题就急着往书屋跑,目的是找怎样能养好猪的图书。张丽梅耐心帮她查目录,找资料。不负有心人,在张丽梅的帮助下,王巧玲已由原先养猪100多头,发展到目前年出栏生猪2000头,实现利润100万元的养猪大户,成为全师远近闻名的的养猪土专家。她逢人就讲:“张丽梅和农家书屋可帮了俺的大忙了。”
张丽梅把农家书屋作为职工群众致富的学习场所,作为她和百姓融合的接点,两年多来,她主动上门送书、帮助前来读书的职工群众查书次数数不胜数。她丈夫在离家近20公里的连队工作,家里有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整天忙忙碌碌的她从没因其他工作延误了前来读书的老百姓。她在农机书屋中无怨无悔忙碌并快乐着。
目前,在张丽梅的努力下,该场滨河社区农家书屋办的红红火火,配备了书柜、阅览桌子、电脑、彩电、DVD等设施。拥有农林、科技、法律、经济、卫生、文学教育、文化艺术、少儿等各类图书1000余种5000多册,音像制品600多张。张丽梅使农家书屋成为职工群众的“致富宝典”,她被大伙亲切地称为农家书屋的“好管家”。大伙说她像一朵绽放在书海里的郁金香。(记者 毛卫华 通讯员 邵忠新)
实习编辑:范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