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个围绕着“梦想”的话题在全国两会上成为视角焦点。而在二师焉耆垦区中心的22团,也正抒写着“一个确保、两个率先、三个力争”奋斗目标的小康梦,打造美丽幸福滩,完成“生态美团、工业活团、农业稳团、科教兴团、人才树团、富民强团”的时代画卷已成为2.2万干部职工的共同“美丽梦想”。
昨天——留给今天的风景
历史的脚步总是在不停地超越昨天、走过今天、迈向明天。幸福滩三代军垦人昨天的梦想与行动,已经并正在累积为今天可感可触的幸福纹理。
“70年代的梦想是够吃够穿,80年代的梦想是看上电视,柏油路面,90年代的梦想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说到底,一句话,就是梦想团场有朝一日能富强啊……”当记者采访22团亚北居委会85岁的李洪福老人过去的梦想是什么时,老人感概地说。
过去这30年,是22团人努力探索的30年,是在改革春风催生下奠定基础的30年,更是22团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时代之年。
以农业为主的22团先后经历了大锅饭、家庭联产承包、两费自理、土地长期固定承包等方式,种植的作物也根据市场的变化从小麦、甜菜、打瓜、啤酒花转变成番茄、辣椒、甜菜、小麦四大“粮经”作物,科技种田意识的提高和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浇灌着每年各作物“丰产攻关状元”们胸前佩戴的大红花,展示着团场大农业在垦区领先的辉煌路径。
走工业兴团之路是智慧的22团人一开始就有的思路。1994年,原23团先后建起了亚泰品牌命名的酒厂、食品厂、机械厂、面粉厂,举办了首届亚泰系列企业产品农二师工业产品洽谈会,消息在《军垦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在全兵团掀起了学习原23团发展工业的热潮。与此同时,当时的22团水泥厂、砖厂、造纸厂、筷子厂、建筑公司……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而当时的通达汽水厂声名鹊起,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到乌鲁木齐等地。
梦想,是昨天留给今天的永恒风景。
1988年,22团建起了农二师第一个可容纳300人的工人影剧院;
1989年,22团建起了焉耆垦区第一栋四层高的团场机关办公楼;并率先在农二师团场连队中建起了3个二层办公楼;
1990年,团蓓蕾艺术团不仅到北京中南海演出,而且还走出国门到泰国演出,受到泰国总理接见;
1994年,亚泰绿宝酒被国家农业博览会授予金奖;
1997年,原23团建起了兵团第一条连连通柏油马路、兵团首家全自动保龄球文化馆;
2000年,两个团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比30年前增长了18倍、32倍,职均收入更是从1970年的 544元、450元增长到 6459元、5552元,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人们在并不丰富的物质中感受着平实的幸福……
今天——让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时不我待,舍我其谁。
又是一个10年,当时钟走到2011年的秋天,因第十六次党代会盛会的召开,而使22团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变得无比厚重。承载2.2万职工群众梦想和重托,一个以“生态美团、工业活团、农业稳团、科技兴团、人才树团、富民强团”为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二五末实现生产总值15亿元,年均增长29.2%、人均纯收入2.02万元,年均增长15%的构想正在照进现实。
党代会为22团人实现现实梦想搭建了平台,而梦想实现却在每一小步。2012年,一件件接地气、原生态的“三化”建设规划正在渐次推进。
4月16日, 22团2000套“幸福佳苑”小区奠基开工,成为第二师占地面积最大、洋房与高层交错、欧式与江南特色兼宜的保障房小区,道路、供暖、供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紧密跟进,教学楼、实验楼、食堂、职工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少年宫、职工劳动大厦、垦区中心客运站、二师首家电子大屏、兵团一流医院门诊楼、风雨操场、天然气站、农贸市场和98公里环城公路,展示着22团的城镇新姿。
新型工业首次被作为发展重心。引进投资10亿元120万吨煤焦化项目落地投建,今年10月即可实现开工生产;引进投资1.75亿元25万吨活性石灰窑项目,已进入开工生产;西域酒镇“千窖万坛”项目正在强力推进;库西绿原重工业园区、兵地工业园区相继以22团招商引资落地3家企业入驻而被挂牌命名。2013年工业完成增加值5.21亿元,增长35%,展示着工业经济的巨大支撑作用。
农业稳团作用进一步巩固。投资8000万元启动了10万亩固定加压滴灌项目;引资1亿元新建5万头“幸福加美”现代化猪场项目;引资4000万元建成3万只“幸福肥美”育肥羊项目;实施了4000亩高标准葡萄园项目,投资百万元建成500亩焉耆垦区苗木花卉基地,750亩设施大棚建设正如火如荼。大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成为兵团“三大基地”建设示范团场。
与此同时,团场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齐头并进,2012年仅民生十件实事投资就达3.4亿元……
梦想的号角再次吹响,实干的共识再次凝聚。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