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孜县拉孜村85号,藏刀技艺传承人普达瓦坐在自家后院不到20平米的工作坊里,点燃木炭堆上的一把干草,摇动鼓风机,炉子很快火焰腾腾。一块方形铜板被普达瓦放置火焰中烧红,继而取出,声名远扬的拉孜藏刀的制作就从这第一道工序——刀鞘的制胚开始。
普达瓦是拉孜村藏刀技艺的第六代传人。普达瓦制作的藏刀从刀鞘的制胚、焊接、加固、定边、刻花、上色,到刀刃的锻造、锉磨、抛光等,全部12道工序均为纯手工制作,材料为银、钢板、白铜、木料等。这门家传的手艺传续了100多年,普达瓦说:“材料都按照传统的要求准备,工艺流程至今一直没有改变。”
现年54岁的普达瓦1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这门技艺,边学边做,所有工序流程逐渐了然于胸。普达瓦回忆青年时期学制刀的过程时说:“刚开始学打铁,而后学了4年铅笔画,然后才开始上手雕刻。”
藏刀具有生产、生活、自卫、装饰四种效用,在藏区被广泛使用。拉孜藏刀以刀刃锋利、雕工精美而闻名。据传说,拉孜藏刀的制刀历史已有300多年。
2008年,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的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每年为普达瓦提供资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经费。
普达瓦动手给刀鞘制胚时,坐在一旁的儿子多吉占堆正将四把初具形态的刀鞘并排摆在腿上的黑板上。他弓着身子,右手拿把小锤,左手拿根长钉,专注地分别为一柄柄刀鞘定边、勾花。
多吉占堆告诉记者,雕刻花纹是整个制刀流程中最耗费时间的工序,一把18厘米的刀鞘,仅单面的图案,全神贯注地雕刻完成就需要2个小时。
多吉占堆18岁开始在父亲身边学习制刀,作为普达瓦唯一的儿子,他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传承人的责任。为了掌握雕刻花纹这道工序,他用4年时间跟随一位唐卡师傅学习画画。现在多吉占堆掌握的花式和图案比父亲多许多,心灵手巧的他还为家里的客厅、卧房画上七彩的吉祥八宝图案。
父子二人目前大约2天时间完成一把20公分长的藏刀,远远满足不了纷至沓来的订单。很多外地顾客通过网络和报刊了解到拉孜藏刀后,纷纷汇款订购。普达瓦一家卖刀的收入一年有2万多元。
据拉孜县商务局介绍,目前拉孜县从事传统制刀行业的有几十户人家,除了名气响亮的普达瓦,柳乡孜龙村和曲下镇曲下村也都保持着传统的藏刀工艺。孜龙村的铸刀人次旦旺加还于2009年获得过国家文化部颁发认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拉孜县民族手工业加工厂目前正力图扩大拉孜藏刀的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他们努力将老艺人的精湛技艺传下来,另一方面尝试通过动员更多人参与制作,不断扩大生产量。同时,拉孜县还计划加强藏刀刀鞘、刀柄的外观设计和刀刃上的光洁度的改制,开拓百年拉孜藏刀更广阔的前景。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