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保护中得到有效继承和创新
罗布斯达是西藏唐卡绘画勉萨派著名画师,也是布达拉宫壁画的临摹大师。他12岁开始随爷爷学习画唐卡,2008年被选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绘画勉萨派传承人。罗布斯达还创办了自己的唐卡学校,教授来自各地的学生。
“唐卡艺术是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唐卡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罗布斯达告诉记者,作为传承人,他每年可享受5000元的政府津贴,使他能够安心于唐卡艺术的传承。
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西藏启动。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保护西藏非遗代表作。西藏有关部门还对流传于民间的戏剧、音乐等进行搜集、整理,先后采录整理藏汉文资料3000多万字,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专著30多部。
从佛教音乐、舞蹈、藏戏,到藏刀技艺、卡垫织造、传统医药等,西藏目前已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0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22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7名。
西藏对古文物的保护更是不遗余力。目前,全区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30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800处。近年来,国家先后对大昭寺等一大批寺庙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确保其“延年益寿”。2002年开始实施的布达拉宫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历时7年、总投资达3.8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国文物保护史上规格最高、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
近年来,西藏还不断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力度,发展壮大民族文化产业,全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和队伍不断巩固和加强,为推动西藏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西藏的文化事业正以丰富独特的内涵、包容开放的形式、锐意创新的姿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幸福西藏,正在雪域高原上演绎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