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0月20日电(记者许万虎、黄兴)“藏族和门巴族,都是从西藏原始氏族种姓中繁衍而来,属同根同源。”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藏学家巴桑罗布日前发布这项研究成果,证明藏民族与门巴族千百年来在雪域高原上共生共进。
门巴族主要居住在门隅地区,现中国境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有分布。门隅在古代藏语中意为“隐秘乐园”,这一词汇几乎与“蕃隅(西藏)”同时出现,近现代以来专指“门达旺”地区。
巴桑罗布介绍,远古类人猿在西藏进化出四大始祖种姓:色氏、穆氏、董氏、东氏,后来加上热氏和竺氏,成为六大种姓。西藏人,包括藏族和门巴族都是从这六大种姓繁衍而来的。
据介绍,《门巴族简史》记载:天神派支乌(猴子)江求深巴,与名为“扎深木”的女神结婚生子、繁衍生息。在达(塔)巴八措的门巴族中,今天仍有戴猴头面具化装跳名为“仓姆”舞的习俗。
“书中关于门巴族的起源及始祖种姓繁衍说与藏族如出一辙。连‘江求深巴’、‘扎深木’、‘仓姆’等也都是藏语。”巴桑罗布说。
《西藏王臣记》中记载:“四大始祖种姓繁衍为,一是抓天绳似的白色耶桑氏;二是铁铸磐石般的黑耶门氏;三是神灯似的江赤耶西氏;四是如长狗尾的黑门珇氏。”巴桑罗布考证认为,这里所说的黑门珇氏就是指门巴人。
“吐蕃经过历代赞普的努力,到松赞干布时期,初步实现了对青藏高原的统一。在这个时期,门隅已经完全纳入了吐蕃管辖的行政区划之内。”他举例说,据《门隅宗教源流——君民世系起源明灯》记载,赞普赤祖德赞曾经亲赴门隅视察,体察属民苦乐。
“吐蕃分裂时期,赞普后裔仍在门隅地区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巴桑罗布经过实地考证发现,门隅地区至今留存着众多堡塞式王宫建筑遗址以及古栈道悬崖铁链、民居等遗迹;著名藏戏《卓娃桑姆》中的主人翁也能在赞普后裔统治门隅的故事中找到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