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爱心挥洒雅砻大地 ——记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卫生技术人才赵志刚

2014-12-19 16:43:2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他,不计得失,不计回报,为解除农牧区群众疾苦、改善农牧区医疗条件,奔波劳累,呕心沥血;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受到了雅砻群众的普遍欢迎,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门巴雅古”(好医生)。

他,就是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卫生技术人才赵志刚。

援藏生涯即将结束,一年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起就要离开山南了,赵志刚心中有万般不舍。

2013年7月,赵志刚带着武汉市普爱医院领导的重托和对雪域高原的无限憧憬,舍下对妻儿的眷念,来到了平均海拔3900米的山南地区开展卫生医疗援藏工作。

来藏之前,赵志刚就此次的西藏之行设想了很多,但初入高原的缺氧状况,还是将这个年富力强的壮小伙打了个措手不及:头疼心慌、胸闷憋气、手脚发麻等高原反应接踵而至。

面对这样的困境,赵志刚没有丝毫退却,硬顶着头痛、胸闷等一系列高原反应坚持开展工作,将自己的心血全都倾注给了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既然决定来了,就一定要尽自己努力做得更好。”赵志刚说。

身体的不适是短暂的,面对山南地区人民医院简陋的医疗条件,却让这个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做惯专业细化手术的医生“傻了眼”:整个医院外科仅60张床位(涵盖脑外、胸外、普外、骨科等)、13名医生(均为全科医生)、3个手术台、1台麻醉机。但赵志刚没有任何怨言,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适应并融入新的环境。

2013年10月,一名藏族女病患次央因胸11脊柱结核需要接受手术,送来医院时已出现神经损伤。由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以往,这样的病人不是送去拉萨接受手术治疗,就是面对瘫痪的现实。赵志刚了解到情况后,利用该院仅有的普通手术床和笨重的脊柱减压手术器械,采取枕头垫高、绷带固定办法自制腰桥,顺利为患者实施了脊椎前路手术,减轻了患者辗转治疗的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

复拇畸形的手术矫正、肌腱神经血管损伤辅助切口探查修复、脊柱结核的前路手术、陈旧性孟氏骨折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腕管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这是在赵志刚的带领下,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实施的各个“第一例”手术,促进了该院骨科的发展。同时,他还参与了骨科疑难危重及急诊手术90余例,实现了骨科病人的零转院。

每一个援藏医生来到西藏之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职责——“传、帮、带”。如何将内地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技术优势带到山南,从而实现山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是赵志刚一直深入思考、努力破解的课题。

针对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医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功底较为薄弱的实际,赵志刚采取“科内专业细化,专业人才优化”的措施,使每个外科专业都有固定的培养人员,都有专业的老师来带教。他还自掏腰包,拿出4600余元购置了40余本专业书籍,在科室建立了一个小型阅览室,方便医生查阅;同时,结合临床,以一个个鲜活的病例为教材,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手把手地带教,无私地传授和分享自己的经验,搭建起了一个让同行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沟通平台。

医院医生伦珠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看了这些书,再加上赵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赵志刚一年多来的言传身教,现在,地区人民医院外科医生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在临床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病人的认可。

工作之余,赵志刚把对家人的思念、对孩子的牵挂深深地埋在心里。空闲时间,他会看看书、查查资料、写写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或者听听音乐,学学藏歌,和朋友谈谈心、聊聊天,以豁达乐观的态度享受这里不一样的生活。

赵志刚在工作中挥洒汗水,在汗水中收获喜悦,用实际行动,为“援藏”这个名词注解出幸福与感动、温暖与责任。一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在赵志刚的内心深处,山南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记者马静 李文健)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12月13日—19日

各国美女长啥样?好奇女子请全球编辑P照片效果迥异

家人为16岁少年买16块广告牌庆生

北京:中国车模国际交流赛

精彩热图

哈尔滨:世界最高、最长、占地最大的大型雪塑完工

盘点2014年度全球13种最糟糕快餐

瑞典冰雪酒店盛装开业 体验纯净“冰雪奇缘”

青岛大学生喂养校园流浪猫被赞爱心“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