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1787座寺庙落实了“六建”,派驻干部实现了寺庙管委会全覆盖和驻寺常态化;
1785座寺庙通了路,1779座寺庙通了水,1751座寺庙实现了通讯覆盖,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全区实现了在编僧尼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
“今年以来,全区共表彰自治区级和谐模范寺庙160座,爱国守法先进僧尼8818名;地市级和谐模范寺庙350座,爱国守法先进僧尼21139名;县级和谐模范寺庙993座,爱国守法先进僧尼30835名。”自治区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白次仁介绍说。
通过持续深化、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西藏得到全面落实,广大信教群众和僧尼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寺管会作为政府派驻寺庙行使管理、服务、教育职能的机构,班子成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寺管会履职能力和寺管会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和谐寺庙创建活动的成效。
今年以来,我区以创建评选活动为抓手,在全区寺庙大力巩固“建管理机构、建党组织、建领导班子、建干部队伍、建管理职能以及建管理机制”的寺庙“六建”工作成果。
同时,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把选派干部到寺庙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渠道、重要阵地、重要平台的要求,区党委统战部会同组织部共同起草制定了《驻寺干部交流工作办法》,注重从驻寺工作中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
此外,还大力培训驻寺干部,着力提高驻寺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年来,以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为主体,全区分层次、分批次,举办了多期寺管会干部培训班,基本实现了寺管会干部轮训全覆盖。
深化“九有”工程,改进公共服务
不断提高寺庙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僧尼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对于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进寺庙公共服务,决定在寺庙实施有领袖像、有国旗、有路、有水、有电、有广播电视、有通讯、有报纸及有文化书屋的寺庙“九有”工程。
截至目前,全区各级政府先后累计拨付数十亿元经费,实现了领袖像、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广播电视和通讯全覆盖,通路1785座、通水1779座、通讯覆盖1751座,有效解决了寺庙僧尼最渴望、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极大改善了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此外,个别财力较好的地(市)、县,还根据寺庙实际,在“九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温室、澡堂、垃圾池、食堂等项目。
“广播电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不走出大山也能了解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最新消息。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卓欧松多寺僧人扎西巴珠开心地说。
真心关爱僧尼,织牢感情纽带
广大僧尼是和谐寺庙创建活动的主体,只有广泛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和谐寺庙创建活动才能顺利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驻寺党员干部在寺庙深入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每个驻寺干部与至少一名僧尼交成朋友、开展一次家访、办一件实事、建一套档案、畅通一条联系渠道,形成一套管委会、寺庙、僧尼家庭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六个一”成为我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僧尼工作的重要举措。
仅今年,全区驻寺干部走访慰问僧人及僧人家庭19327人次,解决僧尼及其家人的实际困难7654件。
同时,我区还全面落实“一覆盖”,确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为此,自治区每年补贴2000多万元,免费为在编僧尼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此外,针对全区在编僧尼中60岁以上占10%、40-59岁占60%的年龄结构和老年僧尼养老难的实际,我区将在45座百人以上的寺庙修建养老院,确保寺庙僧尼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正如拉萨市地处偏远的寺庙僧尼讲,“每个月人均490元的低保,加上党委政府对爱国守法先进僧尼的奖金和服务信教群众的布施,每月收入在700元以上,生活有了保障,再不需要向家里伸手,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
创新宣教载体,筑牢思想防线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开展以弘扬历代高僧大德“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祈求和平”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历代高僧大德为范例,以藏传佛教优良教义和宗教文化为教材,组织广大僧尼自觉参加主题教育,争做爱国爱教、遵规守法的先进。
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编写图书音像教材10余种,发放宣讲资料5万余份,巡回宣讲3200多场(次),参加僧尼近10万人次,广大僧尼撰写心得体会3.2万余篇。
同时,加强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养,实施百名高僧大德培养工程,着力培养100名影响较大的宗教界爱国人士,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此外,深入开展爱国爱教宣传服务下乡活动,精心挑选一批爱国爱教宗教界代表人士和重点寺庙的高僧大德,深入偏远寺庙、乡村讲经说法、摸顶赐福,宣传党的政策,引导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自觉爱国爱教、与十四世达赖集团划清界限。根据自治区出台的《2014-2018年全区藏传佛教寺庙开展“爱国爱教”宣传服务活动工作规划》,将用5年时间,对全区108座边远寺庙普遍开展一次宣教活动。
依法规范管理,抓好制度建设
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着力加强宗教事务配套法规建设,研究制定了藏传佛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办法》、《教职人员登记管理办法》、《民俗类宗教活动人员管理办法》、《修行人员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巩固完善宗教活动场所证、法人代表证、宗教教职人员证、活佛证等“四证”的颁发工作成果,依法保护遵纪守法寺庙和僧尼的合法权益,为建立藏传佛教事务长效管理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出台了全区《藏传佛教寺庙定员僧尼吸收补充办法(暂行)》,同时,严格对传统宗教活动管理与审批,各级宗教主管部门每年审批举办400余场(次)大型宗教活动,加强社会流动从事宗教活动人员的管理,经严格政审和考试后颁发民间从事宗教活动证,累计发证6540人。
加强了佛协西藏分会组织建设,佛协西藏分会第十次全区代表大会于今年年初顺利召开,为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加强班子力量,适应当前工作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此次换届正副会长由原14名增加到21名,常务理事由69名增加至83名,理事由224名增加至303名,进一步增强了佛协组织的凝聚力和代表性,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加大了寺庙文物保护力度,严格按照宗教活动场所修缮项目审批程序,落实寺庙危房修缮资金1000万元,自治区政府将全区僧舍纳入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房计划,并解决在编僧尼每人维修僧舍补助5000元,由寺管会统筹安排。
加强和规范了活佛转世管理教育培养,进一步健全了相关制度办法,提升了活佛转世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规范了学衔授予制度。圆满完成2014年度格西拉让巴立宗颁证仪式、2015年格西拉让巴夏季预考工作。累计有74名僧人获得“格西拉让巴”学衔,31名僧人获得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拓然巴”学衔。
如今,放眼雪域大地,一座座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广大僧尼的爱国爱教热情高涨,寺庙和谐稳定的基础不断夯实,呈现出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的局面。
——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通过和谐寺庙创建活动,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把僧尼作为普通公民和朋友,既依法管理、又真诚关心,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僧尼精进学识、提高修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修行、潜心钻研,为广大信教群众有序参与宗教活动,创造了安定和谐的氛围和环境,切实保障了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寺庙管理体制得到规范完善。通过开展和谐寺庙创建活动,把寺庙民主管理与政府依法管理、属地管理、分类管理、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了寺庙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党和政府对广大寺庙僧尼的凝聚力得到增强。通过实施寺庙“六建”、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九有”工程、落实“一覆盖”、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帮助寺庙和广大僧尼解决了一大批修行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解,充分调动了广大僧尼爱国守法的积极性,激发了争创和谐模范寺庙的热情,得到了广大僧尼的衷心拥护和感谢。
——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得到有力维护。通过开展和谐模范寺庙创建活动,使爱国宗教界人士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自觉与十四世达赖集团划清界限,坚决抵制十四世达赖集团的渗透破坏活动,积极配合寺庙管委会和驻寺干部,强化寺庙安保措施,为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干部队伍得到培养锻炼。广大驻寺干部切实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坚持把驻寺工作作为关系西藏和谐稳定全局的重要岗位,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在寺庙中扎实工作、砥砺意志、增长才干,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坚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熟悉并善于做宗教工作、寺庙工作的优秀干部,受到了各族群众和寺庙僧尼的欢迎称赞。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大力创新寺庙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寺庙,推动寺庙管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迈上了新台阶。(记者刘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