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巨人” 新崛起
“仅是鲜切花,云南去年就卖出了65亿枝,相当于平均给全世界每人‘配送’了一枝。”言及此,云南省农业厅长张玉明颇有自豪之情。
像张玉明一样,在云南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许多代表回望2011年的发展时有这样的感慨:绿色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绿色产业是最有竞争力的产业,绿色引领云南新的崛起,云南作为“绿巨人”,发展的步伐坚定而从容。
“绿色”行动打造“绿巨人”
2011年云南一系列“绿色”行动引人注目: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深入开展。从人间圣境香格里拉,到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西双版纳,各种形式的环保行动纷纷开展,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
——“森林云南”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完成营造林1060万亩,改造中低产林400多万亩。“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顺利开展。截至2011年底,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93%。
——“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全省重点州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实行量化考核,实施了100多个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全省规划建设的248个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全部开工,竣工运行率达70%。
——高原湖泊治理成效初显。2011年的滇池治理引人关注。据国家重点流域规划考核组的结论,滇池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强,滇池从污染治理湖泊向生态恢复湖泊转变,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4%,却分布着全国一半以上的植物和接近一半的动物种类,是举世瞩目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是名副其实的“绿巨人”。
绿色经济强势崛起
在云南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高原特色农业”成为与会代表的热词。张玉明说,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茶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橡胶产量全国第一,咖啡产量全国第一。
张玉明认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良好生态环境的“红利”。优越生态环境“孵化”的产品受到了市场追捧。2011年,云南省农产品出口达18亿美元。
分享到绿色红利的岂止特色农业?在2011年经济快速发展的“账单”中,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取得了新发展。除烟草行业外,矿业和能源产业支柱地位得到提高;花卉、天然药物、生物化工、绿色保健食品等生物资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助推旅游业继续高速增长。神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1年,云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6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300亿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木本油料成为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发挥气候类型多样、栽培历史悠久的优势,云南省木本油料发展成蓬勃之势,截至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万亩,年产值超百亿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
“绿色”使提速发展的云南从容而坚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2011年,云南全省生产总值完成8750.95亿元,增长13.7%,财政总收入2258.2亿元,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增长13.9%,外贸进出口总额160.5亿美元,增长19.6%,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绿色”发展后劲十足
石有富是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村民,20多年前从几十棵咖啡树种起,如今已经扩展到了70余亩,成为咖啡种植大户。
大开河村党总支书记华红林告诉记者,咖啡种植既能给农户带来不小的收入,又绿色环保,让人看着欢喜!在省、市支持发展绿色产业的政策鼓励下,咖啡种植已成为大开河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全村咖啡种植面积近5000亩。
“关键是绿色板块的崛起为云南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坚强支撑!”一直致力绿色发展理念的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侯明明说。“绿色”引领使云南的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云南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6%、46%和34.3%,三次产业比重为16.1:45.6:48.3,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快的势头强劲。
云南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更加明晰:突出“调轻、调软、调新、调特”,着力发展生物制药、制糖、制茶、丝麻、纺织等轻工业;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等对重化工业进行优化升级;重点扶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珠宝玉石、金融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普洱市市长李小平介绍,普洱市正筹划建设全国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思路是:资源利用集约化、能源开发清洁化、工业发展园区化、生态环保日常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城乡环境宜居化,普洱将建成云南绿色产业聚集高地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的云南未来叫人充满期待!
来源:新华网(记者 储学军 李自良 颜牛)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