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杭州市民卡可用于医保支付等多项用途。
杭州市民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
大力推进信息化,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信息化发展,规范信息化工作,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亟须法律保障。
开门立法接纳民意
●浙江省立法机关积极吸纳网络民意,体现出公权力对民意的尊重和包容
每次看病都要带着厚厚的病历本,在一个医院照了X光,换一个医院又得照一次,复杂的药物说明书……这些令患者不胜麻烦的事儿,以后将会消失。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自动流动与访问。
从杭州看浙江,依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全省各地以法规为规范、保障和引导,强化了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促进了信息产业发展,加快了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保障了信息安全。
“2009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为立法计划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就开始积极配合省法制办进行审核论证工作。”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谢力群介绍,省法制办按立法程序,就条例(送审稿)多次征求各市县政府、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开展专门的立法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在省法制办门户网站上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条例(送审稿)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对有关问题作了协调,形成了条例草案。
在立法过程中,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邀请条例草案的起草部门、省内该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召开立法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随后,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等,并在地方立法网上发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同时,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先后赴丽水、宁波、嘉善等地进行调研。
去年2月20日,浙江省政府第四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草案)。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审后,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7月30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条例。
分析人士指出,浙江省立法机关积极吸纳网络民意,体现出公权力对民意的尊重和包容,值得其他地方立法机构借鉴。
市民与政府“双感知”
●通过传感网络和信息服务体系,市民感知政府服务,政府感知市民需求
手持一张杭州市民卡,就可用于医保的支付,用于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的刷卡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用于超市、商场、餐饮、娱乐、加油等各加盟的商户刷卡。市民卡集医保卡、公园卡、公积金卡等20多种卡、证功能于一身。今后,市民卡还将应用在公共体育场馆、群众文化设施以及水、电、煤气、通信费缴纳等领域,功能将更加强大。
根据《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集成电路卡推广应用的指导,根据需要推进集成电路卡在交通、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领域的一卡多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条例还规定,供水、供电、供气、电信、电视、公共交通等公用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相关的业务申请、信息查询、费用支付、预约登记等业务办理工作。
杭州市民卡作为政府为市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的信息化载体,是一种集个人身份识别、信息记录、加密解密、消费支付为一体的多功能智能IC卡,目前已累计发卡约230万张,基本实现杭州主城区16周岁以上居民的全覆盖。
市民卡除了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功能日益丰富外,它作为标识市民个体的信息化载体和电子标签,通过日益完善的传感网络和强大的后台信息服务体系,为物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市民与政府之间的“双感知”:市民感知政府服务,政府感知市民需求。
在杭州市余杭区,一个超级管理平台涵盖对地下管网、道路桥梁、地铁隧道、广场公园、路灯井盖、消防设施等的修整维护、快速定位、施工安全、智能调控、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从而实现对市政设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这是杭州市余杭区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计划之一的“智能市政”。
《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规定了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障及相关管理活动。浙江省各地依据条例规定,鼓励和支持信息化研究、信息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开展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9年,浙江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748,居全国第四,比全国平均指数高12.31%,仅次于京、津、沪三直辖市。
阳光平台封堵“黑交易”
●将招投标全过程放到互联网上运行,降低招投标成本,增强招投标的透明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公共媒体及时公布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其执行情况,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接受社会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电子政务规划,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服务体系,充分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完善政府信息查询系统,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办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提高行政效能。”
《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中的这些条款,其立法依据主要来自杭州、宁波两市的立法成果,总结浙江省信息化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充分考虑到浙江省各地、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增强了可操作性。
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2009年12月建立,如今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网络体系。
浙江省对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三位一体”的监管体制,即省政府下设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为领导机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监管机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操作机构,做到了机构分立、职能分离。新的体制改变了过去部门办交易市场造成的重复浪费、行业垄断、管办不分、容易滋生腐败等现象。
为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浙江省各地各单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文件和制度,全面公开各类交易规则,加强对竞标主体的条件审核和结果的公开。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积极开发电子评标系统,建立公共资源招投标电子监察体系,严把招投标的每个环节。
“政府投资工程最大的‘猫腻’是项目的‘三超’严重,即超标准、超面积、超概算。一些政府部门是‘崽花爷钱不心疼’,甚至与建设单位合谋搞‘黑交易’。”有百姓这样评说。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从今年开始,杭州逐步应用推广“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项目核准与信息发布”、“标书编辑与网上投标”、“网上实时开标”、“电子辅助评标”和“中标公示”五大流程,运用语音通知、数据加密、电子签章等技术,将招投标全过程放到互联网上运行,进一步降低了招投标成本,增强了招投标的透明度,提高了招投标效率,人们赞其为“阳光招投标”。
目前,在这个“阳光平台”中,浙江省工程招投标中心已完成中标总价2711亿元,节约投资额478亿元;全省政府采购中心合同累计金额1369亿元,节约率达13%。
走向物联网时代(相关链接)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字面意思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涵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而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实现无所不在的计算和网络,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管理未来的城市,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少虎 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