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聚焦  
以“实践教学”闻名的密苏里新闻学院

以“实践教学”闻名的密苏里新闻学院

        哈佛的MBA、耶鲁的法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工学都闻名世界,与这些齐名的新闻学则来自密苏里大学。一百年前,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小城,当年的沃尔特·威廉姆斯教授高瞻远瞩,洞察到新闻与广告的并存关系,认为新闻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亲手缔造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今天的密苏里新闻学院以历史最悠久、专业设置最全面、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兼顾得最完美,在北美排名第一,成为密大的金字招牌。

      这所古老学院对于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我们,如同古老的密西西比河般遥远,然而,一个名字的出现,立刻让我们有了十分的亲近感。他就是中国人民熟知的《西行漫记》的作者爱德加·斯诺。我们知道斯诺先生于1936年7月赴延安,与毛泽东在那低矮的窑洞里彻夜长谈,之后诞生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向当时的西方世界传播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从此走进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先生先后三次访华,1970年10月1日,他应邀参加国庆活动并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照片刊登在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上,作为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的一个象征。

      而我没有想到斯诺先生就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1925年斯诺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求学,因为受到威廉姆斯院长与中国关系的影响,1928年从这里开始了他的远东之旅。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还有在密大开放的西式建筑群中,独有新闻学院设有大门,两旁竟赫然守着两头中国石狮。这两头雕于中国明代的猛兽原来蹲踞在山东曲阜的孔庙, 1931年由孔祥熙代表国民党政府赠送给该学院。在这之前,1921年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姆斯教授赴北京和上海,为当时媒体工作人员和大学生举行过数次讲座,并在北京大学发表了著名的“世界的新闻学”演讲并由胡适博士担任翻译。威廉姆斯访华是当时的重要事件,因此受到了贵宾级的待遇。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然而这两个石狮却一如既往地守候在这里,作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成为密大的中国文化符号。

      密苏里新闻学院创造了数多历史上的第一,全世界第一个授予新闻硕士,全世界第一个授予新闻博士,全世界第一个把电脑技术运用于新闻学教育的各方面,它是全美教授最多的新闻学院,有90多名全职教授、副教授,其中3名普利策奖获得者和许多国际一流教授。然而最与众不同的体现密苏里新闻学院风格的则是它的“干中学”理念。

      威廉姆斯院长最早认识到新闻学实践的重要性。在缔造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同一天,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由新闻学院运营的商业性报纸,即《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以后随着世界媒介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密苏里新闻学院又创办了广播、电视、杂志和网站等多个商业性媒体。密苏里新闻学院KOMU电视台,是哥伦比亚市唯一的电视台,这个电视台从新闻的采访、写作到编辑、制作和播出主要由新闻学院的教授和学生承担。《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也仅有少数全职人员。该报是新闻专业学生在此学习报业采访、写作、编辑、管理和广告发行的好课堂。一般老师任编辑,学生当记者。一个学生一个学期至少发稿15篇才能取得A级成绩,跑政府口的最少要发22篇。

      新闻学院的学生一入校就把自己定位为媒体人,有着强烈的新闻意识。我们参加当地的一些社区活动,如与华侨组织联办的“饺子会”、到当地农场参加秋收party等,都有一些新闻学院的学生参加,他们采访各方面的人士,并写出报道发在当地媒体上。媒体监督是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哥伦比亚市大大小小机构的运作都格外小心,因为这里新闻学院的学生无孔不入。就连密大的负责人都说,因为该校拥有全美最著名的新闻学院,这里就学的学生千方百计地了解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以引起影响,所以大学媒体部很多精力用于应付新闻学院学生的询问。也正因为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大学本科四年不只在课堂上听讲座,学理论知识,而是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在岗位上真刀实枪地干,所以毕业后,一般上手就能干活,这成为学院的风格特点,也是它们的竞争优势。迄今为止该院已为全美及全世界的媒体和新闻传播教育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来源:齐鲁社区 作者:刘宝莅 编辑:崔旭燕)

活动聚焦
新媒体主题大赛视频观看
新媒体新未来国际交流项目火热报名
中国日报网“新媒体 新未来”主题大赛圆满落幕
中国日报网新媒体主题大赛决赛11月6日在京举行
“新媒体 新未来”主题大赛入围名单出炉!
中国日报网新媒体主题大奖赛11月5-6日举行决赛
“新媒体 新未来”英文主题大奖赛主观题攻略
以“实践教学”闻名的密苏里新闻学院
“新媒体新未来”英文主题大赛重要通知
过来人经验谈:我在游学中得到美国公司的offer
“新媒体 新未来”英文主题大奖赛正式启动
美国大学破格录取两名高二“太空少年”
选手风采
未来媒体:监管很重要
未来媒介或为植入人脑的芯片
给未来媒体的一封信
未来媒体可以促进社会变革
魔法是尚未实现的新科技
未来的一天
小屏幕、大作为
未来媒体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新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数字媒体发展的瓶颈
未来媒体:人人都是记者
未来媒体将更可信、更有社会责任感
活动图集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日报网所有,联系邮箱abc@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