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俗话说:春困秋乏,现在正是嗜睡的季节,可是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却让很多人不得不最大程度地压缩睡眠时间,有的人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变成不用睡觉的“超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在动物界,小虎鲸和宽吻海豚可以在出生后一整月不睡觉,而它们的妈妈为了看护在这期间也不合眼。那么我们人类是否有朝一日也能如这些动物一样,不用睡觉也精力充沛呢?
动物只是根据各自生活习性形成各自的睡眠方式,并非不需要睡觉。
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睡觉的动物不光是虎鲸和宽吻海豚,同样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它的睡眠时间也是不固定的,如遇大风大浪,无法得到幽静的环境时,就干脆不睡觉。等风平浪静以后,便由一条雄性鲸鱼,把所有“家庭”中的成员———几条雌鲸和若干条幼鲸聚集在一起,相互依偎着,漂浮在海面上。
专家们对海豚进行观察也发现,海豚昼夜24小时都处于运动之中。而陆地上候鸟在迁徙时也可以几天不睡觉。大雁每年春秋千里远征,南北飞渡,远涉重洋,有时几天几夜连续飞而不能睡眠。难道这些动物真的不用睡觉吗?还是它们有什么特殊本领可以控制自己的睡眠呢?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刘丙万副教授告诉记者,没有动物是可以不睡觉的,睡眠对一切动物都是很需要的,不过因生存条件、环境的优劣和新陈代谢的不同,决定了各种动物的睡眠方式、睡眠地点和睡眠时间的不同。小虎鲸和海豚出生时不睡觉也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避免在睡觉的时候受到伤害而形成的特殊生活习性。
大雁在长途飞渡大洋时,暂时滑翔期间的休息也是不可缺少的。很多候鸟在迁徙的时候由于要“赶路”,虽然睡眠时间减少了,但是它们中途也要停下来休息打个盹。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因此各种动物都根据各自的生活条件形成了自己的习性,很多动物的静止现象就是睡眠,但是动物学上我们叫习惯性的周期性锁定,动物的睡眠是由体内退黑激素分泌的浓度不同决定的,退黑激素分泌的多少受内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当动物体内退黑激素分泌的多时睡眠就会增多,分泌少时睡眠就会减少。
大脑在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长时间不睡觉可以置人于死地。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举办过一场真人秀游戏节目,主办者将其命名为《看谁清醒到最后》,实际上就是看看谁能坚持不睡觉的时间最长。经过7天共178小时痛苦的清醒,19岁的英国女孩克莱尔最终胜出,但是“困到最后”的她也已经是哈欠连天,几乎到了站着都能睡着的程度。很多人也曾经以挑战极限为由进行各种挑战睡眠极限的试验。
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黄席珍说,睡觉和吃饭喝水一样是人生存的基本要素,甚至不睡觉比不吃饭能更快地置人死地。人不能不睡觉,睡眠不是可以自我控制的,是千万年来动物生存的一种惯性。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耐力不同,坚持不睡觉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但是少则两三天多则七八天,长时间地不睡觉可以使人头昏脑胀,记忆力差,精神涣散、心跳加快、办事效率下降、脾气暴躁,甚至出现幻视、幻听、免疫力下降并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
越南媒体曾经报道过当地有33年没有睡觉的奇人,我报也曾报道过河南50年不睡觉的老人,北京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说,人的身体每天都利用睡眠的时间来修补受损的细胞和神经,睡眠是大脑暂时性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睡眠过程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休整和加强。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利用中枢神经对身体进行支配,如果“司令部”长期得不到休息就会发出错误的“指令”,从而使人的身体出现各种紊乱而引发疾病,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在睡眠的时候调整自己的身体是必需的。有些人由于心理上的障碍或者身体疾病出现了睡眠障碍的慢性失眠症,但是这也不代表他们不睡觉,只是他们很少有深睡眠,并且睡眠时间很短,经常不断地出现打盹的情况。
人类能否像某些动物一样,连续几天甚至几个月不睡觉呢?
那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能不能模仿某些动物的睡眠习惯,可以连续几天不睡觉呢?刘丙万副教授说,动物学上我们常说,任何一种付出都会有回报,动物在睡觉的时候警惕性和防御能力都会降低,更易被敌人捕获,但是它们依然还是要睡觉的,通过睡眠对神经系统和细胞的修复可以使它们更好地生活。
纪小龙也告诉记者,目前利用某些药物刺激可以让人短时期内保持亢奋,甚至几天不睡觉,但是无论是使用药物刺激人脑还是有可能模仿动物的睡眠习惯,都将为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规律而付出很大的代价,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违背了自然的规律,
丧失了自然赋予的让身体器官、神经和细胞得以休息的好机会, 是得不偿失的。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