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博览>独家精品
亲历伊朗三:乘中国造地铁 逛中东最大巴扎

[ 2006-05-22 10:45 ]

 

组图:德黑兰地铁(摄影: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记者)

环球在线消息:来伊朗之前,就耳闻德黑兰大巴扎(大市场)非常著名,据说连绵10公里,是伊朗乃至中东地区最大的。一天,忙里偷闲,我和同事在翻译的带领下逛了逛这个大市场。

由于大巴扎在城市的南部,人多路窄,交通是个大麻烦,堵车自不必说,关键是很难找到停车位。于是,翻译建议我们换乘地铁前往,我也很想坐坐咱们中国人修建的德黑兰地铁,于是当即同意。

我们开车到了一个地铁站附近的停车场,存好车,穿过喧闹的大街,经过一小片城市绿地,便到了地铁站的入口。德黑兰地铁站的入口比北京地铁入口小一些,进去后觉得光线有些暗,呈灰灰的冷色调。通往站台的通道狭长,屋顶很低,大概只有两米左右。沿着通道向前走了一会,到了站台入口,空间宽敞了许多。我们买了往返票,便随着人流向站台走去。德黑兰地铁使用现在通用的自动检票系统,在站台入口设置了7、8个进站闸门。人们依次将卡片车票插入验票口,验过的车票从另一个口吐出,同时闸门自动打开,放人进入站台。为了防止无票乘客紧跟着前面的乘客“蹭”进站台,专门有地铁工作人员在闸门口处监视这种蹭票现象。

德黑兰地铁的站台也是冷色调,因为投入使用的时间不长,一切都还显得很新,墙上用伊朗的传统图案加以装饰。在站台上,我发现我们站的地方人很多,就习惯地像在北京地铁里那样往人少的那一半走过去,走了几步发现前面是一条隔离带,隔离带的另一侧都是一身黑衣的女士。这才意识到,伊朗地铁也是男女分乘的,列车专门有几节女士专用车厢。

等了几分钟,当列车驶进地铁站的时候,我们都乐了。列车外观和北京地铁环线的车一模一样,就差在车头加上“北京”两个汉字了。随着人群进入地铁车厢,车厢内部也和北京地铁一样,就连地铁各站示意图张贴的位置都和北京地铁一样:在车门的上部。

翻译似乎看出我们在谈论地铁,一个劲地问“怎么样?德黑兰的地铁和北京的地铁很相似吧”,得到我们肯定的回答后,他兴奋地说:“那是当然了, 德黑兰的地铁是中国公司建造的呀。”

德黑兰地铁1、2号线是中国公司1995年正式签约承建的。1号线纵贯南北,2号线横穿东西。总长度47.3公里,共设有43站。1、2号线的建设带动我国成套设备出口,工程所需85%的产品由中国厂家制造,所以坐在地铁车厢里感觉特别的亲切。

2006年3月,1、2号线全线开通,迄今累计运送乘客超过1亿人次。地铁已经成为德黑兰重要的交通工具,缓解了地面交通的拥堵状况,地铁沿线许多原先乘公交车或开车上下班的居民现在出行首选地铁。地铁也使市中心地区重新焕发活力。由于德黑兰地面交通堵塞严重,私家车被严格限制进入市中心区,当地居民也惧怕堵车之苦不愿意到市中心去。自从地铁开通后,居民进城方便多了,市中心的人气也就逐渐恢复,买卖的生意也兴隆了许多。按照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德黑兰市要修建9条地铁线路,将德黑兰市内的地下连接成一张交通网,并修建通往新机场的轻轨铁路。

我们下车的站人很多,显得狭长的通道更加拥挤,简直有摩肩接踵的感觉。随着人流出了地铁站,南城的喧嚣扑面而来。

马路上,过往的汽车排起了长龙;地铁出口一侧的街道商店林立,行人、顾客占满了整个人行道。这就是大巴扎?我感到有些失望,我们心目中的大巴扎应该是古老的建筑、崎岖的小巷,顾客走在其中就像步入迷宫一样。“至少应该像印度老德里的月光市场一样,商店藏身于小巷中吧。”我心里想,可是眼前的大巴扎和普通的市场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赫赫有名的德黑兰大巴扎吗?”我问翻译。“这一片就是大巴扎了,这里是干果市场,只是外围市场的一小部分。”翻译见我们有些怀疑,解释说。

我们跟着翻译沿街道往前走,很快到了一个小的街边广场,看到了大巴扎的一个入口。古老的伊斯兰风格的大门上方内凹,好像半个穹顶,装饰有放射状的图案。进入大门后是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走廊两边是一间间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走廊每隔一段距离顶部就有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圆孔,既可以使阳光直射进来,增加采光量,又可以换气,保持市内空气新鲜。这条长廊只是大巴扎若干条长廊中的一条。每条长廊都要和其他数条长廊交汇,使市场形成网状,四通八达,但也就变成了迷宫。据说,有两个中国人在逛大巴扎的时候走得太深,迷了路,找了4个多小时才找回原来的入口。

虽然有翻译跟随着我们,我们也不敢走太远,只是走马观花转了几条走廊。大巴扎卖同类商品的商铺一般都集中在一起,各自形成专门的市场。比如,卖各种布料的商户都沿一条走廊摆开摊位,卖钟表的市场里几乎清一色都是钟表柜台。但这不是硬性规定,还是有些商店搀杂在专门市场内,显得有些异类。

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商品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在德黑兰大巴扎也是如此。在卖男式服装的市场内,竟然有一家商店直接在悬挂的样品上用英文注明“CHINA”字样。

由于巴扎内道路狭窄,各种货物的运输不可能靠汽车完成,搬运工就成了巴扎“物流”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部分搬运工推着四轮小车运送货物,货物可能是成匹的布料,可能是一块块做工精美的地毯,可能是一包包成衣,也可能是一袋袋干果。我们把镜头对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搬运工时,他故意做出非常吃力的样子,拖着车子在缓慢地一点点往前挪,还不时回头微笑着看着我们的镜头,大概想让我们多给他拍几张照片。还有些搬运工不用器械,全凭肩担背扛,他们大都两眼只看着前方的路面,对我们的镜头无暇顾及了。

大巴扎的商店规模都不大,但是翻译却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店”老板,他们很富有的。翻译的一个朋友在大巴扎开了个卖干果的小店,竟然在城北的半山拥有自己的别墅。不知道有多少小商人正靠这个巨大的巴扎发财致富呢。

随着伊朗北部的发展,城市的重心向北移,大巴扎也从昔日的市中心越来越南移。新建的各种商业区和购物中心的竞争使大巴扎没有往日那样重要了,但是它依然是德黑兰最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并且越来越成为德黑兰不可不看的旅游景点。在我们逛巴扎的时候就碰到几个旅游团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参观、购物,游客们拿着相机、摄像机一个劲地拍摄,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虽然大巴扎在今天看来不够时尚,没有购物中心和大型百货商场那样的现代商业气息。但是,它的浓郁古朴让人回味无穷,我渐渐爱上了德黑兰大巴扎。(麦麸 / 环球周末工作室)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特稿


Page: 12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