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科学家以前在实验室人工培育出的一种混血蝴蝶
环球在线消息:在自然界中,新物种通常是怎样产生的呢?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大部分新物种都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从现有物种内部中分化、演变而来的。而科学家日前在实验室成功培育出了一种混血蝴蝶,它的基因与颜色同自然界中已知的一个蝴蝶物种相同。这是科学家首次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杂交也是新物种产生的途径之一。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巴拿马史密森热带研究协会的科学家选择了生活在南美洲的两个很接近的蝴蝶物种进行杂交,它们都有黑色的翅膀,只不过一种的翅膀上点缀着白色和黄色的斑点,而另一种的斑点则是红色、黄色和桔红色的。这些生物警戒色表明它们都有毒。
在经过三代杂交后,一种不同于它们的杂交蝴蝶出现了,它的翅膀是黑色的,但斑点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的,而且它具有繁殖能力。这与自然界中H heurippa蝴蝶的特征几乎完全一致,这也就证明了科学家长期以来的怀疑——H heurippa这个物种是通过杂交产生的,科学家此前在自然界发现的这种蝴蝶总是出现在用于实验的两种蝴蝶相重叠的栖居地附近。
参与研究的杰西·马瓦瑞兹表示:“我们完成了H heurippa这个物种进化产生的第一步。”整个实验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说明两个很接近的物种能很快通过杂交制造出具有生殖能力的新物种。
科学家发现,H heurippa这个物种产生后,在择偶时具有明显的偏好,它们更愿意与同物种的蝴蝶交配,而不愿再选择父系或母系物种的蝴蝶为伴侣。这种性倾向与物种间的生殖隔离的作用类似,有助于区别和划分物种。
杂交在植物中比较普遍,但在动物间比较罕见,已知的通过人工或自然杂交产生的动物为数不多,而且它们能不能算一个新物种,还存在很大争议。不少生物学家认为,物种就是生殖隔离的种群,即指种群间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比如由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由于大部分都不具备自我繁殖能力,因此很多生物学家认为它并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物种。(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