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奇观|科学探索|历史揭秘|劲爆丑闻|名人轶事|
  精彩推荐 世界最贵书籍估价数百万英镑|俄客机高空断电 迫降无人伤亡|乌克兰盐矿变医院治呼吸疾病|
“发现”号独立日“带病上岗”隐忧难除
2006-07-06 10:03:40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发现”号独立日“带病上岗”隐忧难除

7月4日,“发现”号顺利升空。(路透社图片)

环球在线消息:推迟、推迟……发射!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7月5日凌晨2时38分),“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腾空而起,飞向天际。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15次太空之旅,也是美国首次在国庆节发射航天飞机,可以说将国际空间站和美国未来航天计划的命运系于一身。

***一飞冲天,小伤无碍

据美联社报道,发射当天天气晴朗,7名宇航员在发射前数小时就进入了“发现”号座舱。发射前约两小时,舱口正式关闭。“发现”号机长史蒂文·林赛在升空前说:“在7月4日国庆节这一天,我想不出还有哪个地方能比待在这里更好。”

下午2时38分,“发现”号点火升空,2分钟后,“发现”号与火箭助推器成功分离。8分钟后,外部燃料箱也成功脱离。不久地面控制中心宣布,“发现”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上下顿时一片欢腾,大家鼓掌、拥抱,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功。

“发现”号独立日“带病上岗”隐忧难除

NASA局长格里芬在发射成功后笑逐颜开。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在发射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发射情况很好。能够安全地重返太空,我们感到很激动。”在观看点附近,到处都是挥舞着国旗、拿着啤酒和食物的美国人,正如格里芬发射前所说,他们在独立日看到了一场壮观的“焰火表演”。

发射过程中,隔热层泡沫脱落的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升空后3分钟,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告诉“发现”号宇航员,至少有5小块隔热层泡沫碎片从外挂燃料箱脱落。不久,又有一块泡沫碎片脱落并撞上了机身。幸好“发现”号当时已处于高空,气流对碎片推力不大,因此冲撞不足以损伤机身。

不久,“发现”号机组又向地面发回一个令人紧张的报告,航天飞机进入预定轨道后,他们看到一片填充材料从“发现”号上脱落,看上去像是航天飞机的一块隔热层材料,大约2.4米长。但地面控制中心在查看画面后告诉宇航员,那可能是一块脱落的冰块。机长林赛这才舒了口气:“啊,这真是好消息。”

“发现”号此次的发射台周围安装了100多部高清晰度数字照相仪,另有4部视频摄像仪加装在火箭助推器上,负责监测升空过程中的任何异常。航天飞机项目主管韦恩·黑尔说:“目前还只有初步的原始数据,我们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发射过程中的完整画面。”

***两项第一,争议之旅

此次“发现”号的发射可谓一波三折。先是由于天气原因,1日和2日两次推迟发射。继而又在2日晚发现了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层有12.7厘米长的裂缝以及一块脱落的6.2厘米楔形泡沫,引发外界更大疑虑。以至于美国这几天还多了一句流行的口头禅:“我说‘发现号’明天升空,你信吗?”

然而,“发现”号最终还是带着“伤疤”、在争议和担忧声中上了天,实现了2003年“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第二次航天飞机飞行。虽然发射过程扰攘不断,但最终顺利升空无疑是对美国独立日的一份大礼,使今年的7月4日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国庆宇航日。

为了这次发射,NASA内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隔热层泡沫脱落的问题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航天飞机的头上,这是导致“哥伦比亚”号返回时解体的罪魁祸首,在去年的“发现”号首次复飞时,也曾经出现。NASA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对主燃料箱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去掉了大部分“不必要”的泡沫材料,但要彻底解决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NASA安全主管和首席工程师极力反对现在发射,他们提出再用6个月的时间进行改进。

“发现”号独立日“带病上岗”隐忧难除

组图:7月2日,出现裂缝的隔热泡沫层以及脱落的三角形隔热泡沫。

但NASA局长格里芬认为,改进后的燃料箱预计“不会出现大块的泡沫材料脱落”,最大不过几十克,现存的安全风险不足以迫使航空航天局继续推迟发射。而且NASA已经为宇航员制定了应急方案,在航天飞机严重受损时,让机组成员留在国际空间站等待救援。因此格里芬力排众议,将发射计划坚持到底。这成为了美国航天史上第一次没有获得安全部门认可的航天飞行。

在生死考验面前,“发现”号7名机组人员选择了勇敢面对。首次飞行的任务专家斯蒂芬妮·威尔逊说:“我们每个人都为这次飞行接受了长时间训练,我们非常清楚危险肯定存在,但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现在的付出是值得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驻阿美军经历的惨烈八月
2010年是美军在阿富汗最惨重的一年,迄今已有321人被杀害,北约安全部队共有485人死亡。 >> 详细

论坛
那些超级经典的国产老品牌
飞跃、解放鞋这些老国货的“回潮”是集体怀旧的投射,而不仅是时尚潮流的简单跟风、复制。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