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博览>文化教育
世界电影中的爱国情怀:法国幽默美国直率

[ 2006-11-13 09:43 ]

 

《黑鹰坠落》海报

此外,好莱坞电影还热衷于塑造具有鲜明个性兼具爱国主义情怀的平民英雄形象,像《巴顿将军》这样歌颂伟人的美国电影并不多见。大家耳熟能详的《深入敌后》、《兵临城下》、《珍珠港》、《黑鹰坠落》、《爱国者》,还有最近的新片《父辈的旗帜》,无一不是把视点放到战争中的普通人身上,揭示出英雄们身上的普通人性。而且这些英雄越来越多地以“群像”出现,突出“团结就是力量”。《拯救大兵瑞恩》成功地塑造了在一个普通上尉带领下去拯救一名美国士兵的英雄团队。《黑鹰坠落》则讲的是一队美国士兵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跟索马里武装分子激战的故事。这些片子里面都没有什么口号和说教,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士兵,会愤怒,会流泪,会恐惧也会同情,但是他们在困难面前没有胆怯,而是勇敢地面对并且互相关怀。好莱坞要表达的就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英雄,只要你在艰难的时候拥有永不放弃的责任心、毅力和信念。

印度:用平凡彰显伟大

以盛产歌舞片而著称的印度宝莱坞同样不乏爱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其中《甘地自传》、《1942爱情故事》等影片还获得包括奥斯卡在内的知名国际大奖。2002年,宝莱坞重拍了《巴戈特·辛格传奇》,讲述了这位因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由独立而牺牲的烈士的传奇一生,被印度影评界视作宝莱坞爱国主义电影的巅峰之作。

用平凡来彰显伟大是宝莱坞爱国影片中最常见的手法。剧中的英雄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或者像好莱坞的英雄们那样“无所不能”,而是用更多的镜头来平实地叙述英雄的短暂一生。

在《巴戈特·辛格传奇》中,有关主人公快乐童年生活及婚恋的写实性记述让人感到其恰如身边的普通人,但随后巴戈特因反抗斗争而四处躲避英军追捕、被捕后有理有据的斗争、直到影片结尾处英雄在牢房内被秘密处决,跌宕起伏的经历让所有人感慨国家独立的来之不易。

另外,宝莱坞的导演们近年来也在对爱国题材影片不断进行探索。2006年新片《芭萨提的颜色》便被视作新形势下爱国影片的尝试。该片女主角由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的女儿彭雅思饰演,讲述了一群印度大学生在英国导演的鼓励下,从消极逃避社会到积极投入社会的故事。按照印度影评家的话说,“该片用一个爱情故事告诉人们:爱国就是毅然站出来,并且为国家做点什么。”

韩国:“恨”也能引起共鸣

近代朝鲜半岛遭受日本残酷的殖民统治,因此“抗日”题材便成了韩国爱国主义影视剧的一个主要方面,比如林权泽导演的《将军的儿子》、以韩国16世纪抗日名将李舜臣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海神》等。与中国的“抗战片”大多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上不同,韩国近年来的爱国主义影片虚构和夸张的成分开始增多。《韩半岛》是这一趋势中一个票房成功的范例。影片假设了韩国和朝鲜两国要开通京义铁路,而日本悍然宣布它拥有这条铁路的所有权,合同文书是一百年前由大韩帝国的高宗皇帝签发的,如果韩国不同意这个不平等条约,那么不但日本将撤回支援韩国的资金和核心技术,还将大兵压境以示威胁。

除了反日题材之外,南北分裂也是韩国爱国主义题材影片的主题之一。韩国导演善于将爱国主义、现代电影元素、情感元素以及民族统一结合在一起,《太极旗飘扬》便是一部深受韩国年轻人喜欢的成功作品。该片导演姜帝圭说,韩国民族性里那种很深的“恨”意识,源自饱受侵略的历史记忆。“恨”意识是获得观众共鸣从而提升爱国主义主题的一个绝佳的心理因素。
法国:爱国时充满幽默

艺术气息浓厚的法国电影一直以表现“人性”见长,但“爱国”题材的影片也有不少。而且法国人特有的幽默感也在这些影片中体现。除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虎口脱险》外,在法国影响力很大的《反抗战》也是用轻松调侃的手法讲述二战故事。

影片讲述了二战中,法国指挥家因为参加抵抗运动,不幸被炸身亡。指挥家的遗孀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她带着女儿、花匠一家以及一个房客生活在一起。德军占领法国后征用了女高音歌唱家的房子。此后,全家老小就开始与德国人周旋。在全家帮助受伤的英国军官躲避德军搜查的过程中,笑话层出不穷。剧中演员把德国兵的“蠢笨”和家庭成员的机智把握得味道稍“淡”,不像老一辈的《虎口脱险》那么夸张,但电影用冷幽默表现出来的滑稽与讽刺,让观众觉得更加感人。法国艺术家们往往喜欢把严肃的主题轻松处理,爱国主义影片也不例外。

(编辑:王晶 来源:环球时报)


 12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