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日报网记者美国奥兰多专稿)在中国WAPI申请国际标准受挫一年后,在无线局域网领域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再次冲击中国的“国际标准”之梦。在3月13日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举行的IEEE802大会上,来自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北京新岸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受大会邀请作了关于“超高速宽带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的提报,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在包括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城域网在内的多个领域拥有权威地位。目前为国人广泛应用的WiFi无线上网标准就是由该委员会认定的。
抢占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和发言权是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已被列入2007年国家招标研发的信息产业国家重大专项的一部分。
2003年5月起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WAPI曾经屡次冲刺国际标准,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最终,WAPI的国际标准之路以“中国政府无限期推迟实施WAPI标准的时间”而被迫告一段落。
此次在中国多名工程院院士的推动下,已在全球申请五项核心专利的新岸线公司向IEEE提出申请全球标准的申请。
·重大技术突破
新岸线公司是由一批海外归来的科研人员组成高科技公司。该公司提出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比目前人们熟知的WiFi标准传输带宽更高、功能更强。目前WiFi理论上的最高速率虽然可达到54兆/秒,但由于容易受到实际使用环境的干扰,无线上网的实际速率与理论值有较大差距,难以很好满足实时传输视频,尤其是未来高清电视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新岸线公司耗时3年,提出了针对WiFi
802.11a/g的改进方案,在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数据传输数率提高一倍。普通工作条件下,802.11a/g的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只有12兆/秒到18兆/秒,而中国提出的这项方案的数据传输速率能达到24到36
兆/秒,能够满足通过无线网络实现高清电视实时传输的要求。
第二,技术升级简便。只要采用支持新技术无线局域网芯片,无线网络设备生产厂商无须改变其产品的任何设计及生产过程,不用做任何新的投入,即可达到技术升级的要求。
第三,这项方案与现有的802.11a/g网络可以兼容,能够与已有的802.11a/g站点进行正常通信,不会对正常上网产生任何影响。
·“叫板”未来国际标准
据新岸线公司介绍,此方案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正在研发中的802.11n。虽然802.11n标准尚未定型,但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为了抢占市场,英特尔和Marvell公司等各主要厂商纷纷推出符合该标准的商用芯片。但是,实际应用中却发现不同厂商产品间存在操作兼容问题。因此,原定在2007年夏天推出的标准推迟到了2008年10月。
虽然802.11n的理论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8兆/秒,但中国的方案的优势仍十分明显:在实际环境中,新岸线方案实现的实际传输速率要明显高于802.11n,最高可达到该标准的两倍。同时,新岸线方案兼容性明显好于802.11n,不需要对基站进行大规模改造,工程建设简单、经济,便于投入产业应用。
·国内外广泛关注
IEEE标准委员会主席史迪夫·米尔斯(Steve Mills)和802标准主席鲍尔·尼克里奇(Paul Nikolich
)非常重视这个来自中国的方案。大会期间,他们亲自与中方代表会面,希望中方充满信心,保持耐心,推动这一技术最终成为新的国际标准。
负责无线局域网标准的IEEE高官TK
Tan表示,希望中方代表将此方案带到5月份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中期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争取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将方案纳入正式的标准申请程序。
英特尔、微软等大公司表示对此方案很感兴趣。英特尔网络安全架构师杰西·沃克(Jessie
Walker)表示,他们愿意与新岸线一道共同推动中国的这项技术走向国际。双方已初步达成意向,将成立一个专门小组,从英特尔内部挑选这方面的精英,协助这个方案更顺利地申请国际标准。
此前,微软(中国)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李志霄博士也表示,微软总公司高层非常看好这项技术,近期将与新岸线就具体合作方式进行讨论。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在接受中国日报网站采访时表示:“新岸线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在技术上较为先进,传输速率高、移动性好、功能更完善。作为中国人自己的专利,我们支持并鼓励他们去争取成为国际标准。”邬院长同时指出,申请国际标准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将会面临国外利益团体的激烈竞争。
“信产部将在开放的环境下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信产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在接受中国日报网电话采访时说。
2006年全球无线局域网市场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市场总价值可达50亿美元,预计今后几年无线局域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而IDC发布的报告称,到2009年,无线局域网芯片的销售量将达到4.87亿个,销售收入将达到30亿美元。如果中国这项超高速局域网的创新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将被全球各大公司广泛采用,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孙晓慧,李花玉)